| 首页 | 法规标准 | 数据中心 | 数据产品 | 用户反馈 | 服务统计 | 相关网站 | 关于本站 |

1995年7月12日云南省孟连西7.3级地震

云南省地震局 付 虹 刘丽芳 王世芹 李永莉 马殿军

 

 

摘要 | 前言 | 测震台网及基本参数 | 地震地质背景 | 烈度分布及震害 | 地震序列 | 震源机制解和主破裂面
观测台网及前兆异常
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应急响应和抗震设防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摘   要

    1995712日云南省孟连县西南发生7.3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缅甸境内,由于条件所限,震区考察仅限于我国境内。7.3级地震国内最大烈度为Ⅷ度,造成11人死亡,136人受伤,经济损失约20550万人民币。

    7.3级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最大前震分别为5.5、6.2级,最大余震为5.1级,前震偏大余震偏小,比较特殊。5.5、6.2级地震序列参数与7.3级后的余震序列参数有些差异,但用此判定它们是前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沧源台P波初动清晰地显示5.5、6.2级地震是前震,7.3级是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走向323°,主压应力方位为33°,推测孟连西7.3级地震是在近南北的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右旋走滑错动的结果。节面Ⅰ为主破裂面,发震构造为北北西向的勐包-栋达线性影像带。

    震中附近地区500km内共有地震台51个,其中测震单项观测台11个,测震和前兆观测综合台22个,前兆观测单项台8个,前兆观测综合台10个。7.3级地震前共有异常68项次。地震学异常10项,震前4.7~5.5级中等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丛集活动最引人注目,滇西南地区b值迅速下降,中小地震频度增加显著,震区附近波速比高值突跳,窗口发生开窗地震等;震前共出现短水准、短基线、地倾斜、地磁、地电、水位、水温、水化学组分等18项58项次的前兆观测异常。中期阶段水位异常信息较强,部分形变测值变化巨大;短期阶段前兆观测异常台项迅速增加,短临阶段部分异常转折,数量减少;短期和临震阶段出现了部分“巨变”异常。震中周围100km内异常台站和台项比均为100%,101~200km为100%和50%,201~500km为66.6%和41.1%。文中最后对强震前兆的配套性、协调性,成组地震连发的前兆异常判别,前震序列识别的困难等问题作了讨论。

    云南省地震局成功地对孟连西7.3级地震作了长、中、短、临预报,使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为此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局的表彰.

Abstract

On July 12, 1995, an earthquake of MS7.3 occurred in southwestern Mengli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macroseismic epicenter was located in Myanmar. Inspection of the seismic area was carried only in China because of special reasons. The maximum intensity in China was Ⅷ. 11 people were killed, 136 were injured. The economical los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was about 205.50 million Yuan.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belonged to foreshock-mainshock-aftershock type with the largest foreshocks of MS5.5 and MS6.2 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of MS5.1. It was unprecedented that the foreshocks were large while the aftershocks were small in magnitude.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sequence of the MS5.5, MS6.2 earthquakes and the sequence of the aftershocks of the MS7.3 event. But it’s difficult to identify whether they were foreshocks or not. It shows clearly from the P-wave onsets at the Cangyuan station that the MS 5.5, MS6.2 earthquakes were foreshocks and the MS7.3 event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azimuth of the nodal planeⅠwas 323°, and the azimuth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was 33°.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arthquake was the result of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 under the a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nearly NS direction. The nodal planeⅠwas the main rupture plane.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was the Mengbao-Dongda linear image belt in NNW direction.

There were 51 seismic stations within the distance of 500km from the epicentral area. Among them there were 11 stations with only seismometric observation, 22 stations with seismometric and precursory observations, 8 stations with only a single item of precursory observation and 10 stations with comprehensive precursory observations. Before the MS7.3 earthquake there were 68 anomalies and 10 of them were anomalies in seismology. It was an obvious fact that moderate earthquakes with M4.7~5.5 clustered in time and space before the earthquake. b-value decreased rapidly in western Yunnan. The frequency of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s increased. There was a sudden change of large value in the velocity ratio of the body waves. There were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seismicity window. There were 58 anomalies in 18 precursory observation items, such as short distance leveling, short baseline measurements, tilt, geomagnetism, geoelectricity, water level, water temperatur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ground water etc. During the mid-term phase, water level showed strongly anomalous information, and som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changed enormously. During the short-term phase, the items with precursory anomalies increased rapidly, while some anomalies showed variations in opposite sense and decreased in number during the short-term and imminent phases. During the short term and imminent phase there were some anomalies with changes of enormous amount. Within the distance of 100km from the epicenter, the ratios of stations and items with anomalies were 100% and 100% respectively, within the distance of 101-200km from the epicenter the ratios were 100% and 50% respectively and within the distance of 201-500km from the epicenter the ratios were 66.6% and 41.1% respectively. Many problems such as integretied diversity and harmony of anomalie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a group of earthquake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foreshock sequence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long-term, mid-term, short-term and imminent predictions of the earthquake made by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 before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were successful. They mitigated the loss to the lowest level and the bureau was praised with honour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前   言

 

据云南测震台网测定,1995年6月30日、7月10日、7月12日分别在孟连西南缅甸境内发生了5.5、6.2和7.3级地震,宏观震中在缅甸境内。由于跨越国界的原因,未能进入极震区考察。国内最大烈度为Ⅷ度,灾区面积(烈度≥Ⅵ)约12400km2,包括3个地(州)的5个县、39个乡、2242个自然村,共127840户、577188人,全部损失折合人民币为20550万元1)。

震前发现有频度、能量、b值、复发周期、波速比、尾波持续时间比、窗口地震、地震丛集等7个地震学项目出现了10条异常。前兆观测有短水准、短基线、地倾斜、地磁、地电、水位、水温、水化学组分等18个项目出现58条异常。

自6月30日5.5级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就派出了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地震灾害和地质考察评估、震情动态跟踪监视等工作。地震现场工作组和指挥部对后续强震作了成功的预测预报。

云南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作了成功的长、中、短、临预报,取得了较好的减灾实效,为此受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局的表彰和嘉奖2~11)。这次地震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澜沧-耿马地震带,这是一个强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7级地震后数十年内在其周围不会再发生7级地震的免疫区概念在这里套用会出错。该区强震前预释放显著,各类异常的配套性、协调性也较好,因此我们才把握了成功预测预报的机会。

我们曾经对孟连西7.3级地震作过一些总结,并已发表文章[1]、[2],但这次按《震例研究和报告编写规范》要求又重新作了一次清理研究,有些结果和认识与原来的工作稍有出入,但本报告中给出的结果和认识比原来更全面和客观。

 

测震台网及基本参数

 

孟连西地震前,震中周围500km内我国境内共有测震台33个(含遥测台和区域台),其中100km范围内没有,101~200km范围内有3个,201~500km范围内有30个(图1)。

图1  孟连西7.3级地震前震中附近测震台站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seismometric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ral

       area before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云南省测震区域台网对这次地震发震地区的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能控制。本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地震基本参数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earthquake

编号

发震日期

发震时刻

震中位置

震级

MS

震源深

/km

震中地名

结果

来源

    

     

φN

λE

1

1995  06  30

07  03    2.9

22°03

99°03

5.5

10

中缅边界

12)

2

1995  07  10

04  31   32.1

22°07

99°03

6.2

10

中缅边界

12)

3.1

1995  07  12

05  46   41.2

21°59

99°04

7.3

9

中缅边界

12)

3.2

1995  07  12

 

22°00

99°18

7.3

 

中缅交界

中国局

3.3

1995  07  12

05  46   39

22.04°

99.20°

7.2

13

 

BJI

3.4

1995  07  12

05  46   39

21.98°

99.20°

6.9

13

 

ISC

 

 

地震地质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特征,参见《中国震例》[3]中,“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一文。

震区地质构造复杂,既有南北向的花岗岩体、变质岩体及活动的澜沧江大断裂带,又有北东、北西向断裂,从而形成菱形网络断块构造区(图2)。区内活动断裂主要有:孟连断

图2  孟连西7.3级地震震区地质构造及历史地震分布图

断裂及其它名称:①澜沧江断裂;②木戛断裂;③澜沧-勐遮断裂;

               ④昌宁-双江断裂;⑤孟连断裂;⑥打洛断裂;

               ⑦勐包-栋达线性影像带;⑧萨尔温江褶断带

Fig.2  Map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ound the MS7.3 Menglian epicentral area

 

裂、打洛断裂、木戛断裂、澜沧-勐遮断裂、勐包-栋达线性影像带、萨尔温江褶断带、昌宁-双江断裂等,它们对震区的构造与地震活动起着控制作用。这些断裂发育历史悠久,新构造活动强烈。沿断裂带发育着断崖、断裂谷地、断陷盆地、古滑坡、崩塌及断错水系等地貌。这些断裂带上都曾发生过5级、6级和7级地震。

据推测这次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北北西向的勐包-栋达线性影像构造带。该线性影像带展布于震区中部缅甸境内,在卫星影像上呈断续延伸的线性构造宽带,带宽20~30km,总体走向北15°西左右,北西端被木戛弧形构造所截,往东南和北东向打洛断裂相交。

也有部分结果不能排除北东向的孟连断裂是发震构造1)。孟连断裂自澜沧县城向西南经孟连、勐阿延出国境,呈北50°~60°东,总体倾向北西。从卫星影像分析,该断裂向西南可延伸到萨尔温江一带。

震区附近1920年以前的历史地震资料完全缺失,1920年以来曾多次发生强震。在这次7.3级地震震中附近(21°~23°N,98°~100°E),1920年以来曾发生6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是1988年11月6日的澜沧7.6级(表2)。该区是个典型的强震区,在这么小的范围内从1988~1995年不到10年的时间就发生了3次6.8级以上的地震,地震活动具有板缘地震性质。传统的板内7级地震发生后,数十年周围不会再发生7级地震的免疫区概念在这里不适用。 

表2  孟连西7.3级地震震中附近历史地震目录(MS≥6.0)

Table 2  Catalogu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ound the MS7.3 Menglian epicentral area(MS6.0)

编号

发震日期

发震时刻

震中位置

震级

MS

震源深

/km

震中地名

结果

来源

     

   

φN

λE

1

1923  07  23

15  54  55

22.75°

98.75°

7.3

 

沧源南

[4]

2

1938  05  14

20  03  09

23.0°

99.8°

6

 

澜沧

[5]

3

1941  12  26

22  48  09

22.2°

100.1°

7

 

勐海西北

[5]

4

1950  02  03

07  33  39

21.7°

100.1°

7

 

勐海西南

[5]

5

1950  02  03

10  51  52

22.1°

99.9°

6

 

孟连东南

[5]

6

1952  06  19

20  12  59

22.6°

99.9°

6

 

澜沧

[5]

7

1984  04  24

06  29  56

22°05

99°18

6.0

 

孟连

[5]

8

1988  11  06

21  03 14.5

22°50

99°43

7.6

13

澜沧

12)

9

1992  04  23

22  18  33

22°25

98°57

6.7

31

中缅交界

12)

10

1992  04  23

23  32  47

22°37

99°04

6.8

31

中缅交界

12)

 

烈度分布及震害

 

1995年6月30日至7月12日,震区相继发生了5.5、6.2和7.3级地震,三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较近,显然存在震害叠加。虽然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开展震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但由于时间间隔较短,加上震区地处边疆山区,交通不便,考察工作十分困难,因此这里给出的是三次地震的综合烈度等震线图1)。

经现场考察,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缅甸境内。云南境内震区面积为10400km2,涉及思茅、临沧、西双版纳3个地(州)、5个县(孟连、西盟、澜沧、沧源、勐海) 、39个乡、2242个自然村,共127840户、577188人。

图3  孟连西7.3级地震等震线图

Fig.3  Isoseismal map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Ⅷ度区:北至双相、西地一带,东南、西逾国境,面积(系指云南省境内,下同)约为110km2。区内的主要震害特征为: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大多数墙体开裂,屋面大量梭瓦“开天窗”,少数局部倒塌,屋架变形,个别倒塌;山体小规模滑坡,西地至纳马河间出现北东向和北西向地裂缝,带宽约2m,单条裂缝宽2~10cm,呈雁行状排列,裂缝延伸均达2km左右。

Ⅶ度区:北至西盟县翁嘎科,东达孟连县城,南迄腊垒一带,面积约1580km2。区内的主要震害特征为: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大多数墙体明显裂缝,普遍梭瓦或掉瓦,个别墙体严重破坏或局部倒塌;砖混、框架结构房屋墙体普遍出现裂缝,个别框架柱、梁断裂。

    Ⅵ度区:北至沧源县糯良,东达澜沧县富帮,南迄勐海县打洛一带,面积约10400km2。区内的主要震害特征为: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大多数墙体轻度微裂缝,少数梭瓦或偶有掉瓦,个别达中等以上破坏程度;砖混、框架结构房屋少数墙体出现细小裂缝,个别有明显裂缝,灰皮局部脱落。

 

地震序列 

孟连西7.3级地震是有直接前震的地震,震前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10日发生了5.5和6.2级两次最大的直接前震。7.3级地震的ML≥5地震序列目录见表3。

表3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目录(ML≥5.0)

Table 3  Catalogue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ML≥5.0)

编号

发震日期

发震时刻

震中位置

震级

震源深

/km

震中

地名

结果

来源

     

    

φN

λE

ML

MS

1

1995  06  30

07  03  42.9

22°03¢

99°03¢

 

5.5

10

孟连西

12)

2

1995  07  10

04  31  32.1

22°07¢

99°03¢

 

6.2

10

 

 

3

1995  07  10

05  29   15

22°00¢

99°03¢

 

5.1

 

 

 

4

1995  07  11

06  43   17

22°08¢

99°06¢

 

5.3

 

 

 

5

1995  07  12

05  46  41.2

21°59¢

99°04¢

 

7.3

9

 

 

6

1995  07  12

05  54   28

 

 

 

5.1

 

 

 

7

1995  07  12

05  57  10.8

 

 

 

5.0

 

 

 

8

1995  07  12

06  37   07

22°01¢

98°59¢

 

5.0

 

 

 

9

1995  07  19

05  33   41

21°58¢

99°01¢

5.1

 

5

 

 

10

1995  07  23

13  39   48

22°02¢

99°05¢

5.0

 

5

 

 

11

1995  07  31

03  43   03

21°52¢

99°56¢

5.0

 

 

 

 

根据云南地震台网资料,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具有以下特征:

1. 地震强度前震大,余震小

孟连西地震序列从1995年6月30日07时03分5.5级前震开始,至1995年10月24日,云南地震台网共记录到ML≥2.0级地震979次,其中MS7.3级1次,MS6.2级1次,ML5.0~5.9级9次,ML4.0~4.9级64次,ML3.0~3.9级451次,ML2.0~2.9级453次。

图4为孟连西地震的M-t图,从图可见该次地震前震序列最大强度5.5、6.2级,而7.3级地震后的最大余震仅有5.1级,这在云南的7级以上地震序列中还是首次出现。以往云南7级以上地震的最大强余震最小为5.7级,基本上都在6级以上,由于经验的局限性,使后来的余震预测预报强度判断都偏大。

图5为7.3级地震日频度曲线图。从图4和图5可见,在序列中6.2和7.3级地震前小震的平静比较显著,特别是在6.2级地震前。

图4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M-t图

    (a) 1995.6.30~7.12;(b) 1995.7.12~10.24

Fig.4  M-t diagram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图5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日频度曲线(ML≥2.5)

Fig.5  Curve of daily frequency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2. b值、h值、p值和应变释放

图6为孟连西5.5、6.2和7.3级三次地震的b值图。从图可见,如果把5.5、6.2和7.3级地震分别作为3个地震序列计算,b值分别为0.72、0.71和0.98,从b值分析前震序列的b值比7.3级主震的低。

图7为孟连7.3级地震序列p值图,5.5级地震(6.2级前)序列,p=0.67,最低(图7a),但离散度比较大;6.2级地震(7.3级前)序列的p=1.75,最高(图7b),虽然时间短,但线性很好;7.3级地震(不包括前震)序列p=1.4(图7c),整个序列p=1.15(图7d)。一般情况下前面序列的p值比后面的小,即前面的衰减慢一些[6]。5.5级地震后p值是比较小,但6.2级地震的p值比7.3级还大,因此要根据p值判定6.2级后还有7.3级地震是困难的。

图6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b 值曲线

    (a)1995.6.30孟连5.5级地震(1995.6.30~7.4);

    (b)1995.7.10孟连6.2级地震(1995.7.10~7.12);

    (c)1995.7.12孟连西7.3级地震(1995.7.12~10.20)

Fig.6  b-value curves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图7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p值曲线

(a)5.5级地震序列;(b)6.2级地震序列;(c)7.3级地震序列;(d)全序列

Fig.7  p-value curves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孟连西5.5、6.2和7.3级地震的h值分别1.6、2.8和1.3。按刘正荣[7]的研究结果h<1为异常,是前震序列,从5.5、6.2级地震的h值也不能判别它们是前震序列。

图8为应变释放曲线,从整个序列看7.3级地震能量与整个序列能量比为0.969。如果把5.5、6.2和7.3级地震分别作为3个序列计算,主震能量与序列能量比分别为0.935、0.93和0.994。根据吴开统[6]等对大量震例的研究,主震与整个序列能量比在0.9~0.99之间,都属于主震型系列。据此也不能判断5.5和6.2级地震是前震序列。

图8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应变释放曲线

Fig.8  Curve of strain release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3. 余震分布

图9为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图,从图9d看7.3级地震后的余震优势分布是北北西向的,长轴为70km;5.5级地震后的余震分布长轴为30km,方向也是北北西向的(图9a);6.2级地震的余震分布北北西和北东东方向一样长,均为27km(图9b);图9c是把5.5级和6.2级合在一起的余震分布,长轴优势方向是北北西的,长为 39km。

4. P波初动方向

图10为沧源地震台记录到的7.3级地震序列 (ML≥2.0) P波初动符号时间进程图,5.5级地震后至6.2和 7.3级地震前,我们注意到由沧源台记录的序列地震P波初动符号一致向下。与1975年海城地震[9]相比较,发现二者有极好的相似性,这是我们在7.3级地震前的实际分析工作中能把5.5和6.2级地震判定为前震序列,把7.3级地震判定为主震的原因之一。

图9  孟连西7.3级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图

    (a)孟连5.5级地震序列(1995.6.30~7.4)(ML≥2.0);

    (b)孟连6.2级地震序列(1995.7.10~7.12)(ML≥2.0);

    (c)孟连5.5和6.2级地震序列(1995.6.30~7.12)(ML≥2.0);

    (d)孟连7.3级地震序列(1995.7.12~10.20)(ML≥2.5)

Fig.9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sequence

 

 

图10  沧源台1995年6月30日至7月15日S-P到时差及P波初动符号 (ML≥2.0)

Fig.10  S-P arrival time and P wave first motion mark at Cangyuan

        station from June 30 to July 15, 1995

 

 

 

震源机制解和主破裂面

 

根据昆明台网39个P波初动符号,用P波初动符号图解断层面法求得孟连西7.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见表4和图11 (矛盾比为0.21) 。 

表4  孟连西7.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Table 4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序号

节面Ⅰ

节面Ⅱ

P

T

B

X

Y

结果

来源

走向

倾向

倾角

走向

倾向

倾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1

323

SW

87

53

SE

88

188

3

278

2

23

86

143

2

233

3

王绍晋

 

图11  孟连西7.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Fig.11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由上述结果得知, 7.3级地震节面Ⅰ走向323°,倾角87°,倾向SW;节面Ⅱ走向     53°,倾角88°,倾向南东。这次地震的等震线Ⅶ度、Ⅵ度区显示其长轴方向为北北西向,Ⅷ度区虽然在国内暴露面积较小,但其长轴显示有北东的趋势,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缅甸境内,受客观条件限制,未能进入极震区,从已得到的等震线方向看Ⅷ度区与其他的有矛盾,因此对发震构造也有争议。笔者认为7.3级地震的余震主要分布是北西向的,从图2看孟连周围的强震似乎也都受北北西向的构造控制,节面Ⅰ的走向与北北西向的勐包-栋达线性影像构造带较为一致,据此推测孟连西7.3级地震发生在勐包-栋达线性影像构造带上,是在近南北的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右旋走滑错动的结果。

 从6.2级地震的余震分布看最大的5.3级余震与6.2级同在北东向上,4级以上地震在北东和北西向的排列都非常清晰,笔者认为有可能6.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北东向的孟连断裂,北东和北西向的共轭断裂都发生了地震,两次地震的灾害叠加使得Ⅷ区的等震线与其他的不同。

 


观测台网及前兆异常  

 

图1和图12是距震中500km范围内的测震台站和定点前兆观测台站分布图,震中附近特别是100km范围内只有1个前兆观测台站,200km范围内地震台站非常少。

图12  孟连西7.3级地震前定点前兆观测台站分布图

Fig.12  Distribution of precursory monitoring stations before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从图可见,震中500km范围内共有51个地震台站,其中测震单项观测台11个,测震和前兆观测综合台22个,前兆观测单项台8个,前兆观测综合台10个;有测震、水氡、水位、水温、水质、地电、地倾斜、地磁、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应力等22个观测项目。其中0~100km、101~200km和201~500km分别有地震台1个、4个和46个,测震台0个、3个和30个,前兆观测台1个、3个和36个,测震学以外的观测项目2个、3个和21个,台项2个、6个和115个。这些定点前兆观测台站,震前都有连续观测的资料。

此次地震前共出现26个项目68条异常(表5和图13)。其中8个项目10条地震学异常,18个项目58条前兆观测异常,各类异常的具体情况详见表5和图14~80。 

图13  孟连西7.3级地震定点前兆观测异常分布图

Fig.13  Distribution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on the fixed

        observation points before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表5中给出的地震学异常,基本上是在日常分析预测中使用的常规方法得到的异常,这些异常都是在7.3级地震前就看到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中的前2条是在日常分析预测中用于判断云南省是否有7级左右地震的,其中5级地震年频度指标是最经典的,滇西北地区的复发周期曲线作为窗口与云南7级地震相关也较好,因此虽然这两项都是经验性的指标,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就一直在使用,为判定云南的7级地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余有6条地震学异常是区域性的,是滇西南地区(表5中有区域定义)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的M≥6.0级地震异常判别指标,最为突出的是中强震的密集活跃为逼近强震地点提供了最好的判据。

表5中给出的前兆观测异常,其大多数的异常判别是以笔者多年实践的认识和总结的经验作为标准的,多少会带有一些局限性。虽然不完全具备权威性,但需要说明的是,所给出的异常基本上都是与正常相比反差很大,一看就能根据以往震例经验判别出应该是属于异常的。7.3级地震前在滇西南地区1995年2月18日和4月25日分别发生了澜沧5.2级和金平5.5级地震,有的异常可能是在这两次地震前出现的,但还是把它继续作为7.3级地震的异常,主要原因是考虑了7.3级地震的影响。如澜沧和沧源的深井水温最突出的异常都是在金平地震前,但因以往单一的5级地震前这些水温没有出现过如此大量级的异常变化,因此认为虽然时间上异常主要是在金平地震前,但异常原因可能还是7.3级地震的孕育引起的,因此还是把它们作为了7.3级地震前的异常。

龙陵的水氡低值异常从1991年就开始了,在低值期间附近也发生了一些强震,7.3级地震的异常是从它附近的上次强震后开始起算的。类似的还有孟连的水氡,从1987年开始观测后波动幅度就非常大,而滇西南也处在强震活跃期,1997年后滇西南相对平静,孟连水氡也比较平稳,因此把大幅度的上下变化作为异常,但因异常期间在测点先后发生了1988年澜沧7.6级、1992年中缅交界6.7和6.8级地震,这次地震的异常是从1992年最后一次强震后开始计算的。

永胜跨断层测点虽然距孟连西7.3级地震 543km,超出500km统计范围,但因它在1995年以前出现的两次最大变化后,滇西南都发生了7级地震,在当时的判断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表5中还是把它列为了异常,而且作为Ⅰ类异常处理。

表5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5  Summmary table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图14 滇西北中甸-大理带地震复发周期曲线

Fig.14  Curve of earthquake recurrence period on Zhongdian-Dali

        seismic belt in northwestern Yunnan area

 

 

图15 云南地区ML5.0~5.9地震12月频度曲线

Fig.15  Curve of 12-month frequency of ML5.0-5.9 earthquakes

        in Yunnan area 

 

 

图16 思茅-勐腊带ML2.5~4.9地震月频度曲线

Fig.16  Curve of monthly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with ML2.5-4.9

        on Simao-Mengla seismic belt

 

 

图17 滇西南地区ML4.0~5.9地震6月频度曲线

Fig.17  Curve of 6-month frequency of ML4.0-5.9 earthquakes in

        southwestern Yunnan area

  

 

图18 滇西南地区ML4.0~5.9地震能量曲线

Fig.18  Energy release curve of ML4.0-5.9 earthquakes in

        southwestern Yunnan area

 

  

 

 

图19 滇西南地区ML3.0~5.9地震b值曲线

Fig.19  b-value curve of ML3.0-5.9 earthquakes in southwestern

        Yunnan area

 

 

图20 澜沧台波速比月均值时间进程图

Fig.20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wave velocity ratio

        at Lancang station

 

 

图21 澜沧台尾波持续时间比月均值时间进程曲线

Fig.21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sustained time ratio of

        seismic coda wave at Lancang station

  

 

图22 滇西南地区7级地震前中强震空间分布图

       1. 4.7~4.9; 2. 5.0~5.9; 3. 7.0~7.9; 4.1982.2.20~1983.5.28;

       5. 1994.9.19~1995.5.12

Fig.22  Distribution of MS≥4.7 earthquakes in southwestern Yunnan

        area before the MS≥7.0 earthquakes

 

图23 景谷窗口ML4.0~4.9地震月频度曲线

Fig.23  Curve of monthly frequency of ML4.0-4.9 earthquakes in

        Jinggu seismicity window

 

 

图24 孟连水氡日均值曲线

Fig.24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Menglian station

 

 

 

图25 孟连水氡日均值曲线

Fig.25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

        at Menglian station

 

 

图26 思茅水氡日均值曲线

Fig.26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Simao station

 

 

图27 临沧水氡日均值曲线

Fig.27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Lincang station

 

 

图28 芒市水氡月均值曲线

Fig.28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Mangshi station

 

 

图29 龙陵水氡月均值曲线

Fig.29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Longling station

 

图30 昌宁水氡旬均值曲线

Fig.30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Changning station

 

 

 

图31 腾冲水氡旬均值曲线

Fig.31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Tengchong station

 

 

图32 弥渡水氡日均值曲线

Fig.32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Midu station

 

 

图33 孟连水位日均值曲线

Fig.33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Menglian station

 

 

 

图34 双江水位日均值曲线

Fig.34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Shuangjiang station

 

 

图35 临沧水位日均值曲线

Fig.35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Lincang station

 

 

图36 施甸水位旬均值曲线

Fig.36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Shidian station

 

 

图37 个旧水位月均值曲线

Fig.37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Gejiu station

 

 

图38 江川水位日均值曲线

Fig.38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Jiangchuan station

 

图39 开远水位日均值曲线

Fig.39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Kaiyuan station

 

 

图40 下关流量日均值曲线

Fig.40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flow at Xiaguan station

 

 

图41 澜沧深井水温日均值曲线

Fig.41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 at Lancang station

 

 

图42 沧源深井水温日均值曲线

Fig.42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 at Cangyuan station

 

 

图43  临沧深井水温日均值曲线

Fig.43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 at Lincang station

 

图44 景谷深井水温日均值曲线

Fig.44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 at Jinggu station

 

 

图45 龙陵水温旬均值曲线

Fig.45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at

        Longling station

 

 

 

图46 六库深井水温日均值曲线

Fig.46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 at Liuku station

 

 

图47 洱源深井水温日均值曲线

Fig.47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 at Eryuan station

 

 

图48 思茅水汞月均值曲线

Fig.48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Hg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Simao station

 

 

 

图49 保山水汞日均值曲线

Fig.49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Hg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Baoshan station

 

 

图50 弥渡水汞月均值曲线

Fig.50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Hg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Midu station

 

 

图51 下关水汞旬均值曲线

Fig.51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Hg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Xiaguan station

 

 

 

图52 玉溪水汞旬均值曲线

Fig.52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Hg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Yuxi station

 

 

图53 洱源水汞日均值曲线

Fig.53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Hg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Eryuan station

 

 

图54 临沧氟离子日均值曲线

Fig.54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F-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Lincang station

 

 

 

图55 施甸镁离子旬均值曲线

Fig.55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Mg2+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Shidian station

 

 

图56 腾冲镁离子月均值曲线

Fig.56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Mg2+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Tengchong station

 

 

图57 施甸钙离子月均值曲线

Fig.57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Ca2+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Shidian station

 

 

图58 腾冲钙离子月均值曲线

Fig.58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Ca2+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Tengchong station

 

 

 

图59 腾冲碳酸氢根离子旬均值曲线

Fig.59  Curve of 10-day mean value of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Tengchong station

 

 

图60 保山碳酸氢根离子日均值曲线

Fig.60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Baoshan station

 

 

 

图61  保山硫酸根离子月均值曲线

Fig.61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Baoshan station

 

 

图62 昌宁电导率日均值曲线

Fig.62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conductivity of groundwater at

        Changning station

 

 

图63 保山pH值5日均值曲线

Fig.63  Curve of 5-day mean value of pH-value in groundwater

        at Baoshan station

 

 

 

图64 弥渡二氧化碳5日均值曲线

Fig.64  Curve of 5-day mean value of CO2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Midu station

 

 

图65 洱源二氧化碳月均值曲线

Fig.65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CO2 content in groundwater

        at Eryaun station

 

 

图66 楚雄地磁Z分量日均值曲线

Fig.66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vertical magnetic intensity

        at Chuxiong station

 

 

图67 元谋自然电位日均值曲线

Fig.67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spontaneous potential at

        Yuanmou station

 

 

图68 云县地倾斜月均值曲线

Fig.68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tilt at Yunxian station

 

 

图69  弥渡地倾斜月均值曲线

Fig.69  Curve of monthly mean value of tilt at Midu station

 

 

 

图70 石屏地倾斜EW向日均值曲线

Fig.70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EW-ward tilt at

        Shiping station

 

 

图71 石屏地倾斜NS向日均值曲线

Fig.71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NS-ward tilt at

        Shiping station

 

 

图72 通海地倾斜EW向日均值曲线

Fig.72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EW-ward tilt at

        Tonghai station

 

 

图73 通海地倾斜NS向日均值曲线

Fig.73  Curve of daily mean value of NS-ward tilt at

        Tonghai station

 

 

图74 峨山短水准1-2边测值曲线

Fig.74  Curve of 1-2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leveling

        at Eshan station

 

 

图75 楚雄短水准3-5边测值曲线

Fig.75  Curve of 3-5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leveling

        at Chuxiong station

 

 

图76 建水短水准3-4边测值曲线

Fig.76  Curve of 3-4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leveling

        at Jianshui station

 

 

图77 下关短水准2-1边测值曲线

Fig.77  Curve of 2-1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leveling

        at Xiaguan station

 

 

图78 峨山短基线Ⅱ-Ⅲ边测值曲线

Fig.78  Curve of Ⅱ-Ⅲ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base-line

        at Eshan station

 

 

图79 永胜短水准4-1边测值曲线

Fig.79  Curve of 4-1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leveling at

        Yongsheng station

 

图80 永胜短基线Ⅰ-Ⅱ边测值曲线

Fig.80  Curve of Ⅰ-Ⅱ side observed value of short base-line at

        Yongsheng station

 

 

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孟连西7.3级地震前的主要异常特征如下:

1.中短期阶段震中周围中强震密集活跃,地震学参数异常显著

1994年9月19日至1995年5月12日的235天里,云南及邻区共发生MS≥4.7级地震8次,其中6次发生在滇西南地区,而且1995年2月18日至1995年5月12日的83天里就达4次,震中周围占3次,震中附近的滇西南地区出现了中强震时间和空间密集活跃,成为1995年5月12日以后云南省内最突出、最被重视的异常事件。以往的研究表明云南中强震密集、活跃段结束后的1~6个月(个别9个月),云南及邻区可能发生6~7级甚至7级以上大震。某些震例资料表明,7级大震有的就发生在中强震密集区内,如1983年6月24日越南莱州7.0级地震,于1982年2月20日至1983年5月28日的462天内,滇西南地区也形成了中强震时间和空间上的密集活跃,活跃段结束后29天发生了越南莱州7.0级地震。由于中小地震的迅速增加,滇西南地区的地震频度、能量、b值曲线均有突出的异常表现,这些异常一直是滇西南地区M≥6级地震的中期指标。上述异常为判定滇西南强震的危险性作出了贡献。

2.震中周围介质处于非稳态的现象突出

计算以澜沧台为圆心,150km为半径范围内2级以上地震的尾波持续时间比和波速比,分析其月均值时间进程曲线,发现周围地区的强震前二者均有异常反应,特别是波速比的异常,1988年澜沧7.6级地震前出现1.4左右的低值变化,1995年孟连西7.3级地震前出现了高达2.0左右的变化,有资料以来两次出现最大变化后,附近地区都发生了7级地震。表明7级地震前震中周围介质处于不稳定的现象是突出的。

3.地震活动性短期异常主要是窗口地震

在短期阶段于5月12日景谷发生了4.9级地震,景谷窗口的开窗地震,以往对景谷附近滇西南地区3个月内M≥5.0级地震的对应率可达80%,是滇西南最好的短期指标。此外思茅-勐腊带的ML≥2.5级地震月频度达异常指标,3个月内滇西南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也达70%。

4.前兆观测异常项目较多

孟连西7.3级地震前共有18个项目、58条前兆观测异常,没有发现长期异常。中期有水位、水氡、水汞、氟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氢根、二氧化碳、自然电位、地倾斜、短水准、短基线等12个项目、21个台站、27个台项出现异常,中期异常的台项比和台站比分别为 21.95%和52.5%。短期有深井水温、水位、水氡、电导率、碳酸氢根、钙离子、镁离子、水汞、pH值、硫酸根、二氧化碳、流量、地倾斜等13个项目、15个台站、24个台项出现异常,短期异常的台项比和台站比分别为19.5%和37.5%。临震有水位、水氡、地磁Z分量等3个项目、4个台站、4个台项出现异常,临震异常的台项比和台站比分别为3.3%和10.0%。台站比和台项比最高的都是中期异常,临震异常最少。据此分析中期异常的台站多,可能表明分布广,短期异常的台站比比中期减少15%,表明异常在有些台站更为集中。临震异常的项目不多,但除楚雄地磁距震中423km外,其余均在震中250km范围内。据此分析异常开始的时间有逐渐逼近震中的趋势。

表6为孟连西7.3级地震前定点前兆观测异常百分比统计表,表中显示100km内的异常台站和台项比例最高,其次是101~200km。201~500km内的异常比例也不小,与1993年普洱6.3级地震101~200和201~300km的异常比率相比偏高,这有可能和其后1995年10月24日武定6.5级和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6  孟连西7.3级地震前定点前兆异常百分比统计表

Table 6  Statistic table of anomalous percentage on fixed observation stastion and items before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D≤100km

101<D≤200km

201<D≤500km

异常台站%

异常台项%

异常台站%

异常台项%

异常台站%

异常台项%

100

100

100

50

66.7

41.7

 

5. 中期阶段水位异常信息较强,部分形变测值变化巨大

施甸水位(图36)在1995年6月年中会商时,年变幅值减小的变化,只有1988年澜沧7.6 和耿马7.2级地震前出现过,当时据此推测未来的强震可能在澜沧-耿马地震带上。双江的水位(图34)从1994年11月破坏正常动态,旱季反向上升,让人们直观的感觉是该区的压力很大,才使得它能违反正常规律,异常的信度也较大。

通海石英摆地倾斜南北向(图73)1995年1月23日开始加速北倾,速率是正常变化的数十倍。永胜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图79、80)的测值变化也非常显著。如短水准4-1边,1995年1月和6月的测值,相对1994年11月分别变化2.95mm和18.9mm,1995年6月相对1994年变化20.9mm,均为1982年观测以来的最大值。震前如此巨大的变化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6. 短期阶段前兆观测异常台项迅速增加,短临阶段部分异常转折,数量减少

从1995年1月开始至孟连西7.3级地震,据表5统计定点前兆观测(扣除短水准、短基线)中、短、临异常的月台项数,得到图81。从图可见从1994年12月开始前兆观测异常数量迅速增加,到1995年5月由于有部分异常结束出现转折变化,异常数量开始呈衰减趋势,临震前的6月,异常数量比最多的4月减少了6项,而7月上旬比4月减少了10项。

图81  孟连西7.3级地震定点前兆观测异常月台项总数时序图

Fig.81  Diagram of total monthly items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of the MS7.3 Menglian earthquake on the fixed precursory

        observation points

 

7.短期和临震阶段出现“巨变”异常

短临阶段观测到了部分前所未有的“巨变”异常。如临沧(图43)、沧源(图42)的水温分别于5月8日至6月4日、4月2~10日下降和上升0.043℃和7.9℃,这些变化都是自投入观测以来第一次出现,是正常动态的数十倍和数百倍。通海石英摆地倾斜东西向和石屏金属摆南北向(图71)分别于5月1日至7月12日、4月22日至6月14日的变化是正常变化的数十倍。最典型的是两项临震异常,楚雄地磁Z分量(图66)和孟连水氡(图25),分别于7月5~6日和7月3~11日上升55nT和90%,均为投入观测以来之最。

综上所述,这次7.3级地震前的中期、短期、临震异常显著,配套性和协调性较好,是预测预报成功的关键。

应急响应和抗震设防

云南省地震局对孟连西7.3级地震作了较成功的长、中、短、临预测预报2~11)。

1.中期预测预报及应震准备

云南省地震局在1994年11月完成的《云南省1995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出:“云南及临近地区未来1~3年内存在发生6~7级地震的危险,主体活动地区在云南西部,主要危险区为贡山—泸水—永德—澜沧—景洪—勐腊及边境地区”。并把滇西南定为1995年度云南省惟一的6级地震重点监视区2)。图82和83为1995年年度报告中1~3年和年度的危险区示意图。

图82  云南地区1~3年(1995~1997年)地震危险区预测图

Fig.82  Forecasting map of earthquake prone regions in Yunnan area

        from 1995 to 1997

 

 

 

图83  1995年地震危险区预测图及地震实况图

Fig.83  Forecasting map of earthquake prone reg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in Yunnan area in 1995

 

对上述中期预测意见,云南省地震局十分重视,首次采取了向云南省政府有关厅局通报震情的举措。1995年1月26日云南省地震局召开震情发布会,云南省政府所属23个委办厅局的领导出席。会上向各部门通报了云南震情,希望引起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及采取相应措施。当天下午,云南省地震局进行震情会商,提出“2月底以前景谷至勐海一线及附近的中缅交界地区可能发生5.3级左右地震”。由于时临春节,考虑震级不会大,为让群众过好春节,云南省地震局采取了内部加强跟踪监视对策,并电话通知预测区所在的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地震办公室。

实际在2月18日澜沧发生了5.2级地震,预测准确,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后云南省的前兆观测异常数量明显增多,云南省地震局3月3日以《震情反映》(9502)向云南省政府报告了近期省内的地震形势,提出3、4月滇西及中缅交界可能发生5.5级左右地震。鉴于震情严峻,3月25日云南省地震局以云震发科[1995]35号文《关于申请解决地震应急专向经费的请示》报省人民政府。在请示中强调了地震的危险性,并恳请省政府尽快拨40万地震应急经费用于应急工作。3月28、29日省政府先后签批了省地震局的大震应急专项经费报告。云南省地震局及时把经费用于地震应急所需的各项工作中。这些中期预测预报阶段的各项震前应震准备工作为孟连西7.3级大震的成功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2.短临预测预报后的震前防御

在应震准备期间,即《震情反映》(9502)上报后,4月25日在滇西南金平发生5.6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在《震情反映》(9503)中指出:金平地震后,“仍有相当前兆异常依然存在”。监测预报部门没有丝毫松懈,严密监视着震情的发展。流动形变加密观测结果表明,永胜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出现观测以来最大变化,云南省内及邻区中强地震频发,云南省地震局于5月24日、5月31日、6月7日连续组织大型会商,对云南省内震情形势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析,于6月8日以《震情反映》(9505) 上报省政府,指出“1995年7月中旬特别是6月底以前,云南西部腾冲、澜沧、景谷、勐海一带及其附近的中缅边境地区可能发生5.5级左右地震”,并提出4条建议措施。

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四处、云南省政府主要领导当天即对省地震局的报告作了4条批示: ①省地震局要加强值班,密切对震情的追踪监视,发现新的突变情况应及时报告省政府。②对可能发生5.5级左右地震的地区及特别注意和值得注意的地区,可由地震部门通报有关地州领导内部掌握。③为有利于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建议对震情分析预测预报涉及的县,由有关地州将震情通报到县的主要领导。④对当前震情要严格控制范围,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稳妥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要保持社会稳定,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由省地震局传真至思茅、临沧、保山、大理等地州地震局(办)。

6月30日在孟连西中缅交界发生5.5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按三类对策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震区开展现场监视、灾评和考察工作,并立即组织会商分析地震趋势。7月1日云南省地震局以《震情反映》(9506)报省政府,指出6月30日5.5级地震之后,“下半年我省及邻区仍存在发生中强以上乃至强震的背景,应引起高度重视”。

7月5日和7月7日云南省地震局现场工作组分别向孟连县政府和思茅行署通报灾情和震情,指出:①从1984年4月24日孟连6.0级地震开始,澜沧江以西的耿马、澜沧地震带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段,并为云南省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②带内M≥6.8级地震,有47年左右的重现期。目前接近重现期的是1950年勐海7.0和孟连6.8级地震,因此孟连和勐海是目前最危险的地区。③1994年9月19日景谷5.2至1995年6月30日孟连5.5级地震,区内已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已形成时空上的中强震密集段和密集区,并与1983年越南莱州7.0和1979年普洱6.8级地震前的时空密集段相似。④建议危房中的群众撤离。

思茅行署听取汇报后当即指示:“树立防灾意识,给各级领导打个招呼,利用这段时间对危房、公路、电厂、水库等进行检查,加固危房,加强宣传,增强地震自防意识。利用电台、报纸适度宣传,检查防震预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地办的观测条件,增上一些观测仪器,并争取省上支持”。

3.临震应急反应

7月10日6.2级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按二类对策派出工作组赶赴震区。在云南省政府和航空公司的支持下,现场工作组于当晚乘机到达思茅,并在行署帮助下于深夜11点50分乘车赶到孟连,为迅速开展现场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20分钟后在召开的孟连县抗震救灾三级干部会上,云南省地震局现场工作组指出:“这次地震序列为国内罕见,如果将5.5级地震作为前震,6.2级作主震,震级尚小,按一般规律,5.5级的前震,主震应达7级以上。又根据滇西南地区两次强震时间间隔多为10多分钟至3天的特征,3天内还有发生强烈地震的危险”,并建议“住在危房中的群众立即搬出”。这次预测预报之后不到30小时即发生了7.3级大震。

7.3级大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按一类对策进入应急状态,成立了前、后方指挥部,向孟连增派18名工作人员,紧张而有条不紊地组织灾评、考察、监视、速报、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在多次5级余震发生前,现场工作组基本上都向现场指挥部作了预测预报,至此云南省地震局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大震现场工作任务。

4.减灾效果

7.3级地震在云南省造成的Ⅷ区有110km2,Ⅶ度区有1580 km2,但仅造成11人死亡、136人受伤。孟连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明传电报称: “现场工作组的同志准确分析了今后三天内这个地区还有强震发生的危险,要特别注意这三天。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现场工作组先后建议县政府采取措施,并面对面地给乡镇领导和群众做工作,帮助群众及时搬出了危房。紧接着7月12日05时46分,孟连西南中缅边境再次发生7.3级强烈地震,因此使伤亡大大减少。现场工作组的预报意见非常准确,措施得当、及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县人民,县委、县政府感谢云南省地震局现场工作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出色工作7) 。”

思茅行署对云南省地震局的震前预测预报和现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对孟连西中缅交界5.5、6.2、7.3级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非常准确,抗震措施和建议及时有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地区党委、政府感谢省地震局及现场工作组的领导、专家和全体工作人员杰出的工作8)。

7月27日和28日,国家地震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分别通报嘉奖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云政发[1995]112号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报表彰省地震局的决定》中指出:“由于震前省地震局作了较为准确的中长期预报和短临跟踪监测预报,为各级政府及时采取防范对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使灾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防震减灾作出了贡献9)。”“由于震前云南省地震局作了较为准确的中期和短临预报,为各级政府及时采取防范对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使灾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10)。”国家地震局在震发科[1995]237号文件《关于表彰云南省地震局较成功预报1995年7月12日云南省孟连西中缅交界7.3级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的通报》中指出:“这次7.3级的预报和预防成功是国家地震局贯彻落实国务院三落实方案中提出的‘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地震会商会改革,加强地震监视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是地震科学进步与政府职能发挥、社会群众参与三结合的一次成功震例,对鼓舞和振奋地震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士气,在新的一轮地震活跃时期中开展地震预报攻关研究,推进‘十年减灾目标’的顺利实现将起到重要作用11)。”

总结与讨论 

 

(1) 对孟连西地震作出了较成功的中、短、临预测预报并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思路和技术途径的一次成功实践。但是孟连西地震预报的成功,并不说明地震预测预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仍处于以物理为基础的经验性预测阶段。目前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仍然是对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地震没有预报能力,对某些地震可以作到震前有所觉察(报准1~2个要素),对某些地震能够作出一定程度甚至成功的预报[2]。

(2) 7.3级地震前预释放清楚,地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1994年9月19日至1995年5月12日MS≥4.7级地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丛集。另外震中附近介质处于非稳态,近场区地震学参数中期、短期异常配套,为判定中短期强震发生地点作出了贡献。

(3) 前兆观测中期阶段水位异常信息较强,部分形变测值变化巨大,短期阶段前兆观测异常台项迅速增加,短临阶段部分异常转折,数量减少,短期和临震阶段出现“巨变”异常。据以往震例经验也可以判定未来的地震能达到7级左右。如:施甸水位、永胜短水准和短基线等出现类似异常以往对应的都是7级以上的地震。由于中短期异常的配套性、协调性较好,沧源台记录的5.5、6.2级地震序列的P波初动一致向下,与海城地震[8]、[9]有极好的相似性,加之该区历史地震双震较多,双震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3天,使我们能及时判定5.5、6.2级地震解释不了已有的异常,6.2级后3天内有再次发生强震的危险。

(4) 孟连西和丽江都是7级地震,距孟连西7.3级地震震中500km范围内,共有前兆观测台项123项,出现异常56条;距丽江7.0级地震震中500km范围内共有前兆观测台项183个,出现的异常不到45条。孟连西7.3级地震不同范围的前兆观测异常台站比和台项比,比丽江7.0级地震显著偏高。孟连西地震是云南地区1995~1996年一组连发强震中的首震,而丽江地震是最后1个地震,如此的异常比例差异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判定有成组地震孕育的判据。

(5) 在作震例研究时,按《规范》5级、6级、7级地震分别把距震中200km、300km、500km以内出现的异常作为该地震的异常。而在成组强震孕育时,由于每个震源的发展过程(包括其应力、应变、应变能积累直至破裂)都受系统应力-应变总体发展演化过程的制  约[10] 、[11]。强震成组孕育、成组发生及其相互的影响是复杂的,因此在1995~1996年中强震连发时段的震例研究中,有很多异常都很难说清谁是谁的。如孟连西地震前的异常有些就包括了丽江地震的信息,但可能从出现的时间考虑,丽江地震震例研究中就没有再作为异常;1995年孟连西7.3级地震前,2月在澜沧发生了5.2级地震,按200km震中距分析,云县石英摆地倾斜出现异常应该属于澜沧5.2级地震,但在以往的震例中滇西南发生5级左右地震前,澜沧从未出现过类似异常,类似异常对应的都是强震,那在5.2级地震前应该把它作为异常吗?反过来5.2级地震发生也是7.3级地震的异常,那不作为5.2级地震的异常又合适吗?笔者认为今后如何能更科学地作好类似连发强震的总结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6) 吴开统等[6]对中国大陆近百次地震序列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判定前震序列的特征。刘正荣[7]的h值也是从上百个地震样本中统计后给出的前震判别标准。但由于样本的局限性,在近年的实际序列判断操作中,我们总是遇到新问题。在判定5.5、6.2级地震序列时,从前人给出的序列参数标准,很难把它们作为前震。我们在孟连西7.3级地震前,充分考虑了历史震例,1976年5月龙陵7.3、7.4级地震的前震震级为5.5 ,因此认为孟连西已经发生的6.2级地震与它5.5级的前震不匹配,未来地震震级应该达到7级,加上很多异常现象都和7级地震前相似,为此取得了成功。而在1998年11月19日宁蒗发生的6.2级地震,最大前震也是5级以上为5.3级,结果6.2级地震以后并未再升级。其原因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众多复杂性,使笔者感觉,似乎对云南近年来发生的每次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都是一次创新。虽然我们从实践中得到的认知为判断未来地震的最大震级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要想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水平,还必须综合考虑震前的整体异常状况,才可能对未来地震的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参  考  文  献

[1] 付虹等,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短临预报及前兆异常特征(2),地震研究,20(3),1997。

[2] 付虹等,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短临预报及前兆异常特征(3),地震研究,20(4),1997。

[3] 张肇诚主编,中国震例(1986~1988),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4]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世界地震目录,北京:地图出版社,1986。

[5] 云南省地震局等,西南地震简目,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

[6] 吴开统等,地震序列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 刘正荣等,地震频度衰减与地震预报,地震研究,9(1),1986。

[8] 陆远忠等,地震学预报方法,北京:地震出版社,1985。

[9] 付虹等,1995年孟连西7.3级地震预报,地震通讯,3期,1995。

[10] 张国民等,强震成组孕育、成组发生过程中相互间影响的研究,地震,17(3),1997。

[11] 索波列夫著(张肇诚等译),震源物理与地震预报,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参  考  资  料

1) 云南省地震局, 1995年孟连中缅边界地震预报及减灾,1995.10。

2)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1995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1994.11。

3) 云南省地震局,震情反映 (9505),1995.6.8。

4) 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州等地震办公室关于接到云南省地震预报中心1995年6月21日临震预报通知的证明。

5) 云震发科(1995)35号关于申请解决地震应急经费的请示报告。

6) 云震发科(1995)42号关于云南省地震局应急措施的报告。

7) 孟连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临震预报准确成功并取得减灾效益的明传电报。

8) 思茅地区行政公署“7.12”地震预报成功效益证明。

9)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1995)11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报表彰省地震局的决定。

10) 云南省人民政府,“7.12”地震预报效益证明。

11) 国家地震局发科(1995)237号,关于表彰云南省地震局较成功预报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西南中缅交界地震取得减灾实效的通报。

12)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地震目录(区域台网),1998。

 

 

 

京ICP备06029643号 版权所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3号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88015492 电子邮件:datashare@sei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