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6年4月23日、24日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西北35 km处连续发生两次5.4级地震,震中位于可可托海-二台断裂的北端。震中烈度Ⅵ度.极震区为北北西向椭圆形态。该次地震发生在北北西向可可托海-二台断裂上,地震造成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无人员伤亡。
两次5.4级地震序列为双主震型,最大余震3.1级,余震衰减很快。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为:节面Ⅱ走向北北西和近北西,主压应力轴方位217°和225°,仰角为6°和7°。由此推测该地震是在北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右旋走滑错动的结果.两次地震均以节面Ⅱ为地震主破裂面,发震构造是可可托海-二台断裂。
震中附近200
km范围内只有两个测震台并各架有一台金属摆倾斜仪。5.4级地震前只有地震活动性资料出现很少的异常,其他前兆台项未观测到异常。震前该区缺震曲线出现5年多的低值异常。1972年2月至1986年3月MS≥2.5地震围成空区,其长轴走向大致与可可托海-二台断裂的走向一致。
|
前
言 |
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1986年4月23日23时、24日08时新疆富蕴北可可托海矿区发生两次5.4级地震。微观震中分别为:47.5°N,89.6°E和47.5°N,89.7°E。宏观震中位于可可托海镇大桥西北附近,47.4°N,89.6°E。震中烈度Ⅵ度。富蕴、海子口、阿勒泰、克拉玛依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地震发生后,新疆地震局立即派出考察队,奔赴现场,进行震情监视和宏观考察工作。并在可可托海矿区架设了一个测震台。据调查,震中区北部和东部由于高山冰雪覆盖,无人烟,交通不便未能深入考察,极震区未造成人、畜伤亡。但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可托海矿区176栋土木结构的房屋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15栋损坏较严重。
震区附近地震台站稀少。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1~7],1)~5),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用各种方法处理观测资料,仅发现2项测震学异常。临震前有少量宏观异常。
|
测震台网及地震基本参数
|
本区200
km范围内测震台只有两个(图1)。即富蕴地震台和阿勒泰地震台。新疆区域台网对本区的监测能力为MS≥2.5。本次地震现场工作队在两次5.4级地震之后,架设了可可托海测震台。可记录到震区内ML≥1.0的余震。
|

|
图1
富蕴5.4级地震前地震台站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stations before the two MS5.4
Fuyun
earthquakes
|
本次地震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地震基本参数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earthquakes
编号
|
发震日期
|
发震时刻
|
震
中
位
置
|
震级
|
震源
深度
km
|
震中
地名
|
结果
来源
|
年
月 日
|
时
分 秒
|
|
|
1
|
19860423
|
231716
|
47.5°
|
89.6°
|
5.4
|
|
富 蕴
|
1)
|
2
|
19860424
|
082215
|
47.5°
|
89.7°
|
5.4
|
16
|
富 蕴
|
1)
|
|
|
地震地质背景 |
富蕴两次5.4级地震震中区位于阿尔泰及准噶尔古生代褶皱带内。在布格重力场上为北北西走向的重力梯度带,重力异常值约为-120×10-5m/s2。航磁异常也为北北西走向,最大异常值达500
Nt[4]。据地矿部第二综合物探大队资料[5],该处地壳厚50~55
km,由南向北地壳变厚。地下7~20 km有P波速度为6.11
km/s的低速层,其下尚有10 km左右厚的高导层(P波速度为7.31
km/s)。即地下18~20 km的低速高导层显然是地震的易震层。
区域主要活动构造为额尔齐斯断裂及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图2)。后者将前者右旋错动26
km。
|

|
图2
富蕴两次5.4级地震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及历史地
震震中分布图
Fig.2
Map of main faults and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ound epicentral area of the two MS5.4
Fuyun earthquakes
|
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带是富蕴两次5.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曾于1931年发生过富蕴8级大地震,形成156
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这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活动断裂带的北端的未破裂段。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带走向北西342°,倾向北东,倾角60°~85°,沿断裂发育韧性剪切带。断裂构造地貌突出,有断层三角面、断裂谷地、断崖、构造干谷及断错水系。在其北段东侧由于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形成喀依尔提、可可托海及吐尔洪串珠状第四纪小盆地。断错水系中以白杨沟右错幅度最大,达2
km,干沟、乌铁布拉克及卡布尔特一带大冲沟右错500~600
m。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发生过7期古地震。除1931年富蕴8级地震以外,最后一期古地震约发生于756年±92年以前。
该区形变场位于天山以北的箕形沉降带最北部,震中附近最大沉降速率为12
mm/a[5]。其等值线走向为北西西向。
|
|
烈度分布及震害 |
由于本次地震发生在高山地区,冰雪覆盖,交通不便。因此,震中区北部和东北部未能深入考察。图3中该部分等震线用虚线表示。可见宏观震中位于大桥西北附近,大约47.4°N,89.6°E。据调查及考察人员的推测,大致圈出Ⅵ度和Ⅴ度等震线。震中烈度为Ⅵ度,等震线长轴走向北北西。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本次地震的有感范围,远至北屯、阿勒泰,最远至400多公里的克拉玛依市。
|

|
图3
富蕴5.4级地震等震线图
Fig.3
Isoseismal map for the MS5.4 Fuyun
earthquakes
|
Ⅵ度区:包括大桥和喀依尔特的一部分。等震线在形态上基本呈椭圆状,长轴约19
km,大致为北西方向延伸。短轴12.5 km。面积186.4
km2。区内Ⅰ类房屋大部分损坏,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甚至开裂。Ⅱ类房屋轻微损坏,一般屋顶和房屋的墙角上出现微细裂缝。一部分Ⅲ类房屋轻微损坏。
大桥西北河岸处有滚石滑落,有一处山坡上几块不稳定的花岗岩块体崩落下来。其大小约1
m3。
Ⅴ度区:包括农十师四矿、工五团二营,萨热塑克、阿克沃巴、卡拉萨木尔森、铁买克乡、可可托海矿区、海子口和喀依尔特的一部分。在形态上和VI度区大致一致。区内Ⅰ类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般表现均为房屋的墙体出现裂缝。其中50年代修建的15栋房屋损坏较严重,已不能使用。Ⅱ类房屋有轻微损坏,墙体上出现细裂缝。Ⅲ类房屋基本完好。50年代修建的二层楼房的烟筒有部分倒塌。
|
|
地震序列
|
主震后至5月31日止,据富蕴台单台记录资料,共发生MS≥0.4地震18次。最大余震为2次3.1级地震,分别发生在第2次5.4级地震之后大约1小时和5小时。大部分余震在1.5级以下。表2给出由区域台网测定的MS≥2.0以上余震序列。图4给出该序列的M-t图。
表2
富蕴5.4级地震余震序列目录
Table
2 Catalogue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for the MS5.4 Fuyun
earthquakes
编号
|
发震日期
|
发震时刻
|
震
中 位 置
|
震级
|
震源
深度
km
|
震中
地名
|
结果
来源
|
年
月 日
|
时
分 秒
|
|
|
1
|
1986
04 24
|
08
35 53
|
47°24′
|
89°30′
|
2.5
|
|
富 蕴
|
1)
|
2
|
1986
04 24
|
09
22 04
|
47°30′
|
89°30′
|
3.1
|
|
富 蕴
|
1)
|
3
|
1986
04 24
|
13
45 10
|
47°30′
|
89°30′
|
3.1
|
|
富 蕴
|
1)
|
4
|
1986
04 27
|
16
17 29
|
47°30′
|
89°36′
|
2.0
|
|
富 蕴
|
1)
|
|
|

|
图4
富蕴5.4级地震序列M-t图
Fig.4
M-t diagram for the MS5.4 Fuyun earthquake
sequence
|
余震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主震附近(图5)。
|

|
图5
富蕴5.4级地震及余震震中分布图(1986.4.23~5.31)
Fig.5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MS5.4
Fuyun earthquakes
and
their aftershocks
|
本次地震余震序列衰减很快,用震后4天资料,其p值为1.40,之后20天内未发生过1级以上的地震。因此无法计算b值。由图6应变能释放曲线可见,本次地震的能量主要由主震释放,MS≥2.0的余震集中在震后4天。5月22日以后震区未发生1级以上地震。因此认为该序列已于5月底结束。
|

|
图6
富蕴5.4级地震序列应变释放曲线
Fig.6
Curve of strain release of the Ms5.4 Fuyun
earthquake
sequence
|
两次5.4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总能量的99.94%,其中第一次主震占序列总能量的48.7%。这次地震为双主震型。
|
|
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主破裂面 |
利用全国部分基准台和区域台网的P波初动符号,根据双力偶模型求出两次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3)(图7),其矛盾符号比分别为21.4%和25.6%。
表3
震源机制解
Table
3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two MS5.4 Fuyun earthquakes
编号
|
节面Ⅰ
|
节面Ⅱ
|
P轴
|
T轴
|
B轴
|
X轴
|
Y轴
|
结果来源
|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1
|
100
|
SW
|
45
|
147
|
NE
|
57
|
217
|
6
|
112
|
63
|
310
|
25
|
58
|
34
|
190
|
44
|
高国英
|
2
|
91
|
S
|
70
|
177
|
E
|
80
|
225
|
7
|
132
|
21
|
333
|
67
|
88
|
10
|
180
|
19
|
高国英
|
|

|
图7
富蕴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a)1986年4月23日23点17分16秒,MS=5.4;
(b)1986年4月24日08点22分15秒,MS=5.4
Fig.7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two MS5.4
Fuyun earthquakes
|
两次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分别为:节面Ⅱ走向北北西和近北西,主压应力轴方位217°和225°,仰角为6°和7°。由此推测该次地震是在北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右旋走滑错动的结果,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都以节面Ⅱ为地震主破裂面。由调查所定等震线长轴方向大体上与可可托海-二台断裂一致。因此可认为发震构造为可可托海-二台断裂。
|
|
观测台网及前兆异常 |
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台站分布图见前边图1。地震发生在富蕴台的北部。
距震中200
km范围内共有地震台站2个。在0~100 km、101~200
km距离内各有地震台站1个,均有测震和地倾斜2个观测项目。此次地震前共出现3个异常项目(表4)。
表4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4 Summary table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由1980~1986年MS≥2.0地震的M-t图(图8)表明,从1980年至1984年该地区地震活动一直很弱,1985年开始增强,发生了两次3级以上地震。由图9可见1972~1986年MS≥2.5围成了一个空区,其长轴75
km,短轴45 km。震前27天和19天分别发生一次3.2级和一次2.5级地震,均在空区的北端。其中2.5级地震与主震几乎是同一地点,3.2级地震距主震震中相差20多公里。
|

|
图8
富蕴—可可托海地区的地震M-t图
Fig.8
M-t
diagram
of earthquakes in Fuyun-Keketuohai area
|

|
图9
富蕴可可托海地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972.1~1986.4,MS≥2.5)
Fig.9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in
Fuyun-Keketuohai
area
|
由图10可见,富蕴地区自1979年下半年以后明显缺震,缺震曲线(MS≥2.5)出现5年多低值异常,1985年开始回返,之后发震。
|

|
图10
富蕴地区缺震曲线(1977~1990,MS≥2.5)
Fig.10
Curve of earthquake deficiency in Fuyun area
|
经震后调查,震前一天有少量宏观异常。4月22日海子口水库的大坝上老鼠特别多,看大坝的人一天打死了三十几只老鼠。同一天有人发现可可托海矿区附近老鹰成群,以往未曾见过。由于本区监测能力较差,200
km范围内只有两套测震仪和倾斜仪。震前没有观测到前兆异常。测震学也只有上述少量的异常显示。震前1972~1986年MS≥2.5地震形成空区,且1985年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增强,特别是震前27天和9天有两次MS≥2.0地震活动。其他测震学方法,如b值、蠕变曲线、C值等均未发现异常。
|
|
总结与讨论
|
富蕴5.4级地震是70年以来,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区域台网以来,该地区发生的第一次5级以上地震。经过震例总结认为其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有如下几点:
(1)在台网稀疏地区抓地震前兆,以测震学方法为主,对出现的少量异常也应给予重视,地震增强是一个信号。
(2)距本次震中200
km范围内只有两个地震台,测震学以外前兆手段仅限于地倾斜,前兆观测有待改善。
(3)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矛盾符号都较多,节面摆动较大,可能与台网分布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若能利用国外资料可能会有所改善,有待于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章、戈澍谟,对1931年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及构造运动特征的初步认识,地震地质,vol.2,No.3,1980。
[2]
王盛泽等,1986年4月新疆富蕴两次5.4级地震概况及震后趋势判断,内陆地震,vol.3,No.3,1989。
[3]
吴秀莲,富蕴地震的预报实践与地倾斜异常分析,内陆地震,vol.3,No.1,1989。
[4]
戈澍谟、柏美祥等,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中国活断层图集,北京:地震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1989。
[5]
彭树森,大地形变测量所反映的天山最新构造运动,内陆地震,vol.7,No.2,1993。
[6]
国家地震局软件技术组,中国地震分析预报软件系统,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7]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学专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
参
考 资
料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86年4月23日、24日新疆富蕴北2次MS5.4地震测震工作总结。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86年4月23日、24日富蕴5.4级、5.3级地震宏观烈度考察报告。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93年度新疆地震趋势会商会材料。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94年度新疆地震趋势会商会材料(一)、(二)。
5)徐新忠等,新疆可可托海—甘肃阿克塞人工爆破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研究及其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新疆第二届天山地质矿产
讨论会论文集,199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