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炉霍地震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el 4 Abnormal situations of Luhuo earthquake
序号 |
观测 项目 |
台站或观测区 |
分析方法 |
异常判据 及观测误差 |
震前异常 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幅度 |
震中距(km) |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及备注 |
1 |
地震活动背景性条带 |
四川地震台网 |
震中分布图和带内带外频度比N/(N’+1)曲线 |
条带长:宽>4∶1;N/(N’+1)>2倍均方差; 缺震空段<1/3 |
(a):1969.6- 1970.12 (b):1971.1- 1973.2 |
条带 消失 |
|
0-265 |
AⅠ |
|
|
2 |
小震 空区 |
四川地震台网 |
R-t图与震 中分布图 |
先在R-t图上找出平静时间,然后在相应时段的震中分布图上结合地质构造条件圈定空区 |
1970.7 ―1973.1 |
空区 消失 |
|
<100 |
AⅡ |
1970年7月起空区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发震 |
|
3 |
小震 频度 |
四川地震台网 |
按震中距离(km) △≤30 30<△≤50 50<△≤100 100<△≤150 150<△≤200范围内分别统计月频度 |
月频度N-t曲线偏离正常变化的范围 |
1971.6 ―1973.2
1972.9―10 |
恢复 正常 |
平静
剧增 |
<30
150―200
|
AⅡ |
震前震中区附近小震活动很少;而外围的塔公附近频度剧增 |
|
4 |
小震 条带 |
四川地震台网 |
震中分布图和带内与带外频度比N/(N’+1)曲线 |
条带长:宽>4∶1;N/(N’+1)>2倍均方差; 缺震空段<1/3 |
1972.5―11 |
条带 消失 |
|
0―360 |
AⅡ |
呈北西走向沿鲜水河断裂排列 |
|
5 |
地震 窗口 |
茂汶地区 |
选取窗口内不同震级阈值以上地震频次与强度变化和强震关系进行统计检验 |
MS≥3.5级地震后5个月内与四川地区MS≥6.0级地震对应 |
1972.5.13 |
无异常 |
|
310 |
AⅠ |
|
顾氏评分值为0.66 |
6 |
地震 窗口 |
长宁地区 |
|
MS≥3.0级地震活跃后5个月内与鲜水河、龙门山带MS>6级地震对应 |
1973.1.29 |
|
|
520 |
AⅡ |
|
顾氏评分值为0.67 |
7 |
b值 |
四川地震台网 |
用极大似然法,采用等个数(每40个1组)分组计算b值,5个地震滑动一次M0=2.3 |
偏离平均值±均方差 |
1972.6―12 |
恢复 正常 |
0.4 |
0―300 |
AⅡ |
系统计鲜水河地震带的带内b值为负异常 |
|
8 |
H值 |
四川地震台网 |
按刘正荣“地震频度与地震预报”,用量板法测定 |
H<1 |
1972.9.27 |
|
0.7 |
200 |
BⅡ |
|
四川地区清理结果,当h≤0.7时,报准率为88% |
9 |
视电 阻率 |
甘孜 |
月均值曲线 |
相对变化幅度大于2% |
1972.1 ―1973.1 |
恢复 正常 |
N60°W11% |
40 |
AⅡ |
从1972年1月起趋势性上升,1972年7月转折,下降后发震,平均异常幅度达7% |
|
10 |
地磁(低点位移) |
四川地磁台网 |
日变曲线(即△Z整点值曲线) |
偏离正常地磁Z分量低点出现时间1.5小时以上(即11点前及15点以后出现低点) |
1972.12.29 |
正常 |
|
<500 |
BⅡ |
按异常后30±3天和41±3天预报发震时间,四川地区报准率约为1/3 |
|
11 |
地磁(日变畸变) |
四川地磁台网 |
日变曲线 |
日变幅度<5nT。甚至日变幅度拉平或出现低点反向 |
1973.1.28 ―1973.2.3 |
日变恢复正常 |
|
<600 |
CⅡ |
按异常后10天内预报发震时间,四川地区报准率约为1/3 |
|
12 |
地倾斜 |
康定 |
逐时值曲线 |
大于2.5倍均方差 |
1973.2.6 |
正常 |
SN0.02″ EW0.16″ |
210 |
CⅡ |
|
为临震前突变异常 |
13 |
水氡 |
姑咱 |
日测值曲线 |
每年1―4月份相对变化大于16% |
1973.1.29 |
正常 |
43% |
220 |
CⅠ |
为单点正突跳 |
|
14 |
地应力(电感) |
泸定 |
日均值曲线 |
大于2.5倍均方差 |
1972.12.1 ―1973.1.14 |
恢复 正常 |
N50°E 400μH |
240 |
BⅡ |
连续出现脉搏冲状的不稳定状态 |
|
15 |
地应力(电感) |
映秀 |
月均值曲线 |
显著偏离基线大于2倍均方差 |
1971.8 ―1973.1 |
恢复 正常 |
N50°W 200μH |
300 |
AⅡ |
正常基线值为27700μH。从1971年8月起趋势下降,平均达100μH,回升后发震 |
|
16 |
宏观 |
鲜水 河带 |
动物习性观察 |
违反常态 |
1973.2 |
逐渐 消失 |
|
|
C |
|
临震前马、猪、狗等动物异常表现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