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大关地震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6 Abnormal situations of Daguan earthquake
序号 |
观测 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方法 |
异常判据 及观测误差 |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 幅度 |
震中距(km) |
异常 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及备注 |
1 |
波速比 |
震中周围地区
( |
处理105个地震 |
|
1966.1―1974.5 |
|
减小 -0.15 |
|
AⅡ |
波速比正常值1.8左右,1965年变化于1.75 ―1.85之间,1966年猛增至2.0后开始急剧下降,1973年11月起明显地恢复 |
|
2 |
地震 空区 |
震中 周围 |
震中分 布图 |
1972―1973年M≥4.0级地震快速形成空区 |
1971― 1974.4 主要1972― 1973 |
正常 |
|
|
AⅠ |
1965―1970年地震随机分布,1972―1973年 发生M≥4.0级地震8次,占围成空区地震数的67%(8/12)*,震前33天在未来7.1级地震震中南部发生一次4.4级地震 |
|
3 |
地震条带 |
四川洪雅―贵州 |
M≥4.5级地震震中分布图 |
M≥4.5级地震排列成北西条带 |
1970― 1973 |
|
|
|
AⅠ |
M≥4.5级地震从四川洪雅向贵州排列成北西条带 |
|
4 |
地震条带 |
会东―巧家―马边 |
震中分 布图 |
M=3-4级地震排列成北东条带 |
1974.3.1.―5.10 |
|
|
|
BⅠ |
沿会东―巧家―马边成北东向排列7.1级地震发生在北东,北西条带交汇处 |
|
5 |
地震频度 |
云南及邻区(北纬21-29°,东经97- 106°) |
不同震级档次频 度曲线 |
M=5-5.9级地震年频度≥5次作为有异常的指标 |
1973.1-12 |
正常 |
5次 |
|
AⅠ |
当5-5.9级地震年频度≥5次,年最大地震小于6.5级时,次年有7级左右地震发生 |
|
6 |
M=4-5.9级地震年频度≥23次 |
1972- 1973 |
|
|
|
AⅠ |
年频度≥23次后,云南及邻区有7.0级左右地震,通海地震前例外 |
||||
7 |
|
|
|
M=3.5-5.9级地震12月累计逐月滑动频度≥59次 |
|
|
|
|
AⅠ |
频次分三档,是胃为台网控制能力所致,1972-1976年,当12月累计频次达到60次左右时有7.0级左右地震发生 |
|
8 |
地震 频度 |
震中周围(北纬26.5-29.5°,东经 102.5-105.5°) |
年频度 曲线 |
M=5-5.9级地震年频度≥3次 |
1973.1-12 |
|
|
|
AⅠ |
1973年M≥5.0级地震频度为3次占云南省1973年5级地震的60%(3/5),7.1级地震发生在5级地震集中区 |
|
9 |
b值 |
震中 周围 |
取M= 2.3-5.0级地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b值,样本:一年累计逐月滑动 |
b值下降―回升,下降值小于1倍标准差 |
1971.9-1974.1 |
正常 |
|
|
AⅡ |
1965-1978年,b值均值0.85,1973年6月达最低值0.59,1974年1月回升到0.9后发生地震 |
|
10 |
震情指数A(b)值 |
震中 周围 |
取M=2.3-5.0级地震,计算A(b)值样本为12月累计,逐月滑动 |
A(b)值升高,大于1倍标准差 |
1972.3-1974.2 |
正常 |
|
|
AⅡ |
1965-1978年A(b)值均值为5,1972年达最高值6,1974年2月降到均值后发震 |
|
11 |
b值 |
云南及邻区 |
取M≥2.5级地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b值,样本:120个地震滑动步长为50个地震 |
B值下降且大于1.5倍标准差 |
1973.3下旬-1974.2 |
正常 |
|
|
AⅠ |
1965-1979年,b值均值为0.82,1973年9月达最低值0.59,1974年2月上升到0.92后发震 |
|
12 |
震情指数A(b)值 |
云南及邻区 |
用M≥3.0级地震计算A(b)值,样本:6月累计,逐月滑动 |
A(b)值升高,A(b) ≥6.3为异常 |
1973.1―1974.1 |
正常 |
|
|
AⅠ |
震情指数A(b)值大于6,云南及邻区有一次M≥6.5级地震发生 |
|
13 |
水氡 |
西昌 |
月均值图 |
氡值突 破年变 |
1973.9―1974.4 |
正常 |
|
168 |
AⅡ |
在1972-1980年的资料中,从1974年5月14日以后改变环境,1978年11月测K值。从1972-1978年月均值图上,可见每年冬季氡值偏高,而1973年8月后氡值下降,直至震前 |
|
14 |
水氡 |
西昌 |
日均值图 |
测值突升 测值突降 |
1974.3.23-1974.4.20-5.10 |
发震当天氡值最低 |
24.6% 38% |
168 |
CⅡ CⅡ |
1974年3月23日氡值突升到37.5×103Bq/m3与3月份均值相比,高出24.6%,4月20日-5月10日,氡值降低,与4月份均值相比降低38% |
|
15 |
水氡 |
渡口 |
取多年同期日均 值分析 |
测值升高超过10% |
1974.1.20-4.4 |
正常 |
|
276 |
BⅡ |
渡口水氡有年变,每年1-5月测值缓慢上升,1974年1-5月与年相比,2-3月测值偏高 |
|
16 |
视电阻率 |
会理红格 |
月均值图(EW测道) |
测值升高 |
1973.3-1974.4 |
正常 |
+2.9% |
270 |
AⅡ |
1970-1978年东西测道均值70.14Ωm,7.1级地震前14个月出现1.8%的异常 |
|
17 |
金属摆倾斜 |
康定 |
旬均值图 |
破坏正常年变 |
1974.2 |
震后逐渐恢复 |
-5″ |
276 |
BⅡ |
1971-1976年多年同旬均值反映出正常年变,每年3月份向西倾2″左右,而1974年3-4月份达5″ |
|
18 |
石英摆倾斜 |
通海 |
旬均值图 |
破年变 |
1974.3下旬-5上旬 |
正常 |
+0.9″ |
468 |
BⅡ |
1973-1980年多年同旬均值反映正常年变是,3月下旬以后向西倾,而1974年3月下旬 �C5月上旬却向东倾 |
|
|
宏观异常 |
木杆乡 |
地光观察 |
|
震前半月-发震当天 |
|
|
极震区内 |
C |
|
红光,以为是失火 |
木杆乡 |
地声观察 |
震前2小时 |
|
汽车声 |
|||||||
木杆、马栏、桧溪等地 |
地下水观察 |
1974.5.8-10 |
8处 |
≤50 |
河水、井水,泉水变浑变黑,变成米汤色 |
||||||
团结、木杆、桧溪、高桥等乡 |
动物习性观察(鼠) |
1974.5.7-10 |
8起 |
≤20 |
老鼠增多,惊慌乱跑 |
||||||
桧溪、高桥、团结 |
动物习性观察(牛、马、猪、羊等大牲畜) |
震前2天 |
|
15-18 |
中吃食、不进厩,在圈内乱蹦乱跳,翻墙外逃 |
||||||
昭通、大关县城 |
动物习性观察(狗) |
震前几个小时 |
|
50-100 |
成群、乱咬、上房 |
||||||
团结、永善 |
动物习性观察(鸡) |
1974.5.10晚上 |
|
40 |
不进窝、惊飞上房 |
||||||
会泽、鲁甸县内 |
动物习性观察(鱼) |
1974.4.13,5.9,5,10 |
|
>100 |
浮在水面 |
||||||
木杆乡 |
动物习性观察(猫) |
1974.5.10晚上 |
|
极震区 |
大猫叨着小猫搬家,惊恐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