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5  Abnormal situations

序号

观测项目

台站或观测区

分析方法

异常判据及观测误差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震后变化

最大幅度

震中距 (km)

异常类别

图号

异常特点及备注

1

应变释放

南黄海

周期性

57年周期(S

 

 

 

 

AⅢ

13(a)

1846-1853和1910-1927年,是南黄海两个显著的地震活跃阶段。这两个阶段相隔57年,而从1927到1984年也是57年。6.2级地震可能是南黄海地震的一个新的活跃阶段开始的信号[9]

扬州-铜陵地震带

1955-1982年S3.0 应变释放曲线

释放速率明显加快

1979-

并未完全满足

 

 

AⅡ

13(b)

1979年溧阳地震后,该带仍处于地震活跃期[8]

2

地震空区

南黄海

震中分布

应变释放曲线明显加速,空区内外地震频度比K=(N+1)/(N+1)

1975.10-1984.5

空区尚未消失

 

 

AⅠ

14

1975年9月2日,郎家沙S5.3级地震发生后,南黄海逐渐形成一个S≥3.0级地震空区。经检验,判定为孕震空区。6.2级地震发生在该空区的边沿附近[3]

3

震群活动

南黄海及其邻近陆地

前兆性震群

N≥3次,△T≤3天

1981.10-1984.3

消失

 

200

AⅡ

15

1981年10月起,在上述孕震空区的周围和边沿相继发生南通、��港、黄海、东台等六个震群。虽然震级和频度都不高,但时间和空间相对集中[9]

江苏省及邻区

前兆震群

显著性频度增高强度增大

1984.5.15-1984.5.20

消失

 

100

CⅡ

15

1984年5月11日--20日在孕震空区西南端的大丰县连续发生6次地震,其位置集中,震源机制稳定。震群刚结束,即发生南海6.2级地震[9]

4

地震条带

江苏省及其邻区 :北纬30-35°东经116-124°

震中分布

应变释放加速,频度上升,b值下降

1983.9-1984.5

消失

 

 

AⅡ

16

1982年4月22日东台��港4.6级地震前,南黄海形成NE走向的地震条带。东台��港地震后,本区地震平静。从1983年9月开始,这个已平静的条带又开始活跃。形成长460km,宽160km,M≥2.0级的地震条带,经检验,为孕震条带3)

5

b值

扬州-铜陵地震带

1970-1980,S≥3.0,递推累加法计算b值

低于正常值

1976年

1985-1986年仍停留在0.6, 0.61的低值上

23%

 

AⅡ

 

1970年逐年b值分别为0.77、0.84、0.78、0.74、0.73、0.66、0.67、0.64、0.64,表明1976年溧阳6级地震后b值仍偏低[8]

6

地震窗

安微省霍山地区北纬31°-31°50′东经115°45′-116°30′

应力"窗口"效应

频度峰值高于平均值

1984.2

消失

N=26次

520

BⅡ

17

震前三个月,在霍山震区出现频度峰值。根据以往震例,预示华北东南部地区将有中强震发生4)

7

长水准

江苏全省

测线的垂直形变图和全省垂直形变图

无环境干扰,出现明显下沉区,观测精度Ⅰ等。误差小于0.5 mm/km

1956至1977年,震前一年

仍维持原形变状态

下沉50mm,速率为3mm/年

150

AⅢ

18

震前一年检测,发现1956-1977年的异常下沉区仍在异常中心区,位于盐城附近[4]

8

海平面

黄海、东海,沿海岸线

年平均值高差图

违背地壳继承性运动。误差小于5cm/a

北部1975年-南部1980-

维持原状

南北高差30cm

震中附近地区

AⅢ

19

震中附近海面为形变转折区,北部抬升,南部下降5)

9

短水准

南通台

去斜、距平加二元回归后的高差值曲线,月均值

高差曲线超过2.5倍残差,BC段观测中误差为±0.2mm/km

1983.6-1984.1

正常

0.23mm, 约0.15″

90

AⅠ

20

震前一年开始超限,震前4个月开始回复,到正常值发震5)

10

短水准

无锡台

经距平、二元回归后的高差曲线变化。月均值

高差曲线超过2.5倍观测中误差,中误差为±0.2mm/km

1983.8-1984.2

震后2至3个月有一突升外,属正常变化

0.3mm, 约0.2″

160

AⅡ

21

震前9个月开始上升超限,震前3个月开始回到限差内,但仍在高值上,震后逐渐恢复正常5)

11

短水准

南京台

高差曲线变化月均值

超2倍观测中误差,中误差为±0.5mm/km

1979.9-发震

震后有一突升,然后转入正常变化

5mm

255

AⅢ

22

1979年9月(漂阳地震后)开始上升,1983年底开始下降,震时又上升5)

12

地倾斜

常熟台

SQ-70型原始记录图形分析

正常记录上出现阶跃脉冲,观测精度:ηSN7.592″×10-3/mm ηEW=4.987″×10-3/mm

①震前7小时左右SN向阶跃②震前6小时SN向脉冲

恢复正常动态

向北倾0.0015″,向南倾0.0026″

120

CⅠ

23

震前数小时出现阶跃和脉冲6)

13

地倾斜

常熟台

逐步回归五日均值

用6种干扰因素经过逐步筛选,认为该台主要影响为温度和线性飘移。南北R:0.998, 东西R:0.979, 回归后残差中误差为MEW=0.3961 MSN=0.1445

NS向:1983.7─1984.2EW向:1983.11─1984.4

震后渐趋正常动态

0.73″1.10″

120

AⅡ

24

超出剩余倾斜量平均值的两倍中误差[13]

14

地倾斜

徐州台

SSQ-Ⅱ气泡倾斜仪的原始记录图形分析

图形曲线出现阶变η=0.000456″/mm

震前8小时各方向按原阶变方向共发生三次阶变

震后一小时趋于稳定

EW为-0.003″

SN为0.002″

400

 

仪器尚未鉴定,处于试记阶段,供参考[13]

15

视电阻率

六合台

五日均值曲线

超过三倍中误差,观测精度为0.1%

1983.3─1984.4

平稳

2%

255

AⅠ

25

略下降后(1983年3月至7月)转上升(1983年8月至1984年3月),转平下降过程中发震[14]

16

视电阻率

南京台

五日均值曲线,五日均值与该台短水准、水位回归后的曲线

1.超过三倍中误差,观测精度为0.3-0.4%  2.ρSN与短水准AB边相关分析,标准差S=±0.35  3.ρEW与苏15井水位相关分析,标准差S=±0.26

1983.3─1984.5

恢复正常值

5%

255

AⅠ

26

 27

 28

1983年7至8月下降,1983年11月加速突降,1983年12月至1984年4月低值转平,略升发震,震后恢复正常值[14]

17

视电阻率

江宁台

五日均值曲线

超过三倍中误差,观测精度为0.1-0.2%

1983.3─1984.4

在低值保持平稳

4.5%

240

AⅠ

25

1983年 3至5月加速下降 ,平稳略有起伏之后发震,不再回原值[15]

18

地磁Z分量

东台县��港观测点

每日定时同步观测差值

标准偏差为±1nT,超过三倍算异常

1986.4-震前

正常

11nT

70

CⅠ

29

震前约一个月连续上升,于临震前结束[15]

19

地磁Z分量

海安台

每日定时同步观测差值

标准偏差为±1nT,超过三倍算异常

1986.5初-震前两天

正常

8nT

105

CI

29

约在震前20天连续上升,于临震前结束15]

20

地磁Z分量

射阳台

每日定时同步观测差值

标准偏差为±1nT,超过三位误差限为异常

1986.4初-震前两天

恢复到正常值

12nT

185

CⅠ

29

震前约一个多月连续变化,陆续超过噪声限,于临震前结束15]

21

地磁总场

东台县��港观测点

每日定时同步观测差值

相关分析标准偏差显著增大,标准偏差≤2.0 nT

震前半个月

震后平稳

5nT

 

CⅡ

30

震前半个月出现异常,震后立即恢复16]

22

地磁总场

射阳台

同步观测差值

相关分析标准偏差显著增大,误差≤2.0nT

震前半个月

震后平稳

4nT

185

CⅡ

 

震前半个月出现异常,恢复过程中发震15]

23

水氡

常熟台4号泉

月均值曲线图象识别

多年动态曲线出现变值后发震,震后逐渐恢复, 相对误差为10%

震前一年多开始,未真正恢复到1982年水平

缓慢恢复

超过正常值40%

120

AⅡ

31

测值逐年上升,变值发震,震后又逐年下降

24

水氡

镇江船山矿水化台

月均值曲线图象识别,辅以逐步回归分析法

年动态有所改变,实测值大大高于理论值,观测误差小于5%

震前两年,多起

在高值上呈趋势性下降,改变了原来的年变形态

超过基线60%

210

AⅢ

32

震前两年多的趋势性上升,测值开始偏离理论曲线高值,发震后下降,1986年仍未恢复到初始低值

25

水氡

溧阳深溪芥井观测点

月均值曲线图象识别,辅以逐步回归

多年动态曲线出现变值,并开始恢复。实测值曲线与理论值曲线反向变化,相对误差小于10%

震前一年多开始

震后继续下降,1985年末下降到1983年初的水平

超基线30%

230

AⅢ

33

震前两年缓慢上升,临震前10天似有反向变化,震后缓慢下降

26

氯离子

无锡惠山农药厂

日测值曲线图象识别

与正常平稳动态比较,观测误差<0.4mg/L

震前一个月至震前两天

一个月内有小波动,以后较为正常

超出正常值的54%

160

CⅠ

34

日值图上显示为一组脉冲状突跳,背景值为一直线 17]

27

地下水流量

东台台南井

每日流量定时平均值曲线

流量连续出现几次大幅度突降脉冲。观测误差为 ±50 ml/s

1984.4.28、29和5. 11、12

震后稳定了一个月 ,6月23、24、26日又突降,于14日发生3.9和4.9级强余震

突降达260ml/s

120

CⅡ

35

震前,4月28日流量为1500ml/s,30日回复到1590ml/s,5月10日为1520ml/s,而11、12日突降到1270ml/s,13日回复到1610ml/s。以后正常波动,直至发震

28

地下水水位

苏州市369井(苏20井)

水位逐时值和水位日均值曲线

固体潮日变形态被破坏,水位突升,观测精度为2mm

1984.5.8. 6h

保持由开采引起的正常下降

5月8日6时至14时,突升4185mm。5月8-13日,水位日均值上升了162mm

160

CⅠ

36

震前13天水位突升,5月8日到5月13日水位日均值上升162mm,是1978年观测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5月14日转降至21日发震,下降36mm[18]

29

地应力

无锡台

旬均值图

回归分析以3倍剩余标准差判别,观测误差为20μH

N25°E元件:1984.1.下旬-3.下旬N35°W元件:1984.1.下旬-4. 中旬

六月出现超限点

80μH  45μH

160

BⅡ

37(a)

呈趋势性上升,回到正常值之后发震19]

30

地应力

溧阳台

旬均值图

回归分析,以3倍剩余标准差判别,观测误差为20μH

NE元件:1983.12-1984.2

正常

43μH

230

BⅡ

37(b)

经回归分析改正测值干扰影响后的残差出现短期超限现象19]

31

地应力

溧阳台

正点值图

测值是否平稳,观测误差为20μH

1984.4.14及 5.11.18h

正常

 

230

 

正点测值出现阶跃(4103仪)[19]

32

地应力

南京台

旬均值图

回归分析,以3倍剩余标准差判别,观测误差为50μH

NE向元件:1984.2.中旬-4.中旬  SN向元件:1984.1.中旬-2.中旬

正常

267μH  139μH

255

BⅡ

37(c)

经回归分析,消除测值干扰影响后的残差出现短期超限现象19]

33

地应力

南京台

观测前的仪器调试

正常情况下很快调平、测数

震前一周

正常

 

255

 

观测仪器中的平衡指示器很难调平(CD-2仪)19]

34

电磁波信息

东台县��港观测点

原始观测记录图

在正常干扰背景上(记录曲线表现为小幅度随机波动)出现脉冲状不规则振荡,噪音背景增加和不规则波列等

1984.5.8-19

4.9级强余震后恢复正常

超低频道达101mv量级

70

CⅡ

38

常熟地震台(坑道观测)5月12日17时50分,上纸后就出现异常,由于上纸前有一段缺记录,因而具体异常起始时间不清楚

35

电磁波信息

常熟台

1984.5.12.17h50min-

主震后恢复正常

高频道达102mv量级

120

CⅡ

39

36

电磁波信息

溧阳南渡观测点

1984.5.12-5.13.0h50min

主震后恢复正常

超低频-中频宽频道达mv

230

CⅡ

40

37

电磁波信息

安微省泾县地震台

1984.5.19.18h10min-19h08

主震后76小时内对于4个3.5级以上较大余震均未记到电磁波异常信息

 

360

41

38

宏观

近震中的沿海地区

与正常比较

无病态、无人为干扰时动物习性反常;井水出现异常现象

最早是出现在震前10天,最多出现在当天

正常

 

距震中近的沿海,最远的为200

42

震后收集到动物异常20余起,地下水宏观异常6起。因为异常不多,看不出有优势分布方向,但多数异常集中在沿海的三个小震群震中附近,即南通县、东台��港和大丰大桥附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