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前兆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4  Summary table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序号

观测项目

台站或观测区

分析方法

异常判据及观测误差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震后变化

最大幅度

震中距/km

异常类别

图号

异常特点及备注

1

地震空区

晋东北至晋冀蒙交界区(39°~42°N,

111°~116°E)

震中分布(ML ≥2.7)

空区内外度比增大,空区外应变释放加速

1985.1~1989.9

正常

 

 

A

13

长轴200km,短轴100km,走向NNW

2

地震频度

38°~41°N,

110°~115°E

月频度图(窗长12个月)

滑动≥2.0级地震频度明显降低

1986.11~1989.9

逐渐恢复正常

 

 

A

14

 

3

b值

38°~42°N,

111°~116°E

最小二乘法

超过2倍方差

1988.4~1989.5

 

-0.29

 

A

15

b值,低→高

4

地震波速比

晋北地区38°20′~40°45′N,112°15′~114°20′E

波速比时间进程曲线分析

2倍均方差

1987.11~1989.7

1989年12月恢复正常

-0.16

震中及其附近

A

16

波速比下降,出现持续负异常

5

地震活动熵值

山西带北段32°~42°N,112°~114°E

空间扫描ML 2.5

减熵

1988~1989.10

1989年后恢复正常

0.1

 

A

17

大幅度下降→回升

6

地震应力降

京西北地区

频谱分析法

高出前几年3~4倍

1988.11~1989.10

震后恢复

22.4MPa

 

A

18

高出正常值的3倍

7

地震条带

山西地震带北段

38°~42°N,112°~114°E

震中分布图

集中成带(ML ≥2.5)

1987.10~1989.10

消失

 

 

A

19

震中位于北东东和北西向两条带交汇处

8

应变释放

晋冀蒙交界地区

应变曲线

释放速率加速

1987.11.15~

速率仍大

 

 

A

20

 

9

小震综合断层面解

大同盆地

小震多台断面解

主应力轴是否转向

震前1年至震4个月

主应力轴恢复正常

主应轴分别转向40°~60°

 

A

 

参见[9]文字描述

10

精密水准测量

晋冀蒙交界

平差法

相对变化幅度

1984~1987

反向

30 km

 

A

[14]1

超过正常值2~3倍

11

流动水准

小磨

观测值曲线

3倍中误差

1989.6~

逐渐恢复,恢复后又出现新异常

1.5 mm

38

B

21

异常幅度最大时发震

12

流动水准

麻地营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29 mm

1987.6~1986.6

恢复

2.22mm

140

A

22

(d)

上盘上升见[12]

13

流动水准

紫荆关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18 mm

1988.1~1989.10

逐渐恢复

1.26mm

140

A

22

(a)

上盘上升见[12]

14

流动水准

狼山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69 mm

1988.1

恢复

-1.26mm

175

A

22

(a)

上盘下降见[12]

15

流动水准

茶房口

观测值曲线

3倍中误差σ=0.93 mm

1987.7~1989.6

震后逐渐恢复

-2.71mm

180

A

24

上盘下降见[12]

16

水准

大灰厂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57 mm垂直边

1989.5.10~7.13

恢复后又出现异常

1.64mm1.65mm

200

B

22

(a)

顺扭兼张性见[12]

σ=0.66 mm斜交边

1989.7.13~10.16

0.77mm0.97mm

17

流动水准

南口

观测值曲线

相对变化幅度

1988.8~12

恢复

8 mm

200

A

25

异常恢复过程中发震见[13]

18

流动水准

芦家井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63 mm

1987.6~1989.6

恢复后又出现异常

-1.25mm

205

A

22

(b)

上盘下降见[12]

19

流动水准

顺义

观测值曲线

相对变化幅度

1986.3~1988.3

逐渐恢复

1.4 mm

210

A

26

异常恢复过程中发震见[14]

20

流动水准

南孟

观测值曲线

相对变化幅度

1988.9~1989.10.17

恢复正常

2 mm

230

A

25

压性转张性异常结束后发震见[13]

21

流动基线

万全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15 mm垂直边

短期1989.6~1989.10中期1987.6~1989.6

恢复

1.32mm

135

BA

22

(c)

23

压性减弱见[12]

22

流动基线

燕家台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09 mm垂直边

1987.6~1989.6

未恢复

-0.86

mm

150

A

22

(b)

反扭兼压扭见[12]

σ=0.15 mm斜交边

3.23mm

23

流动基线

小水峪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09 mm垂直边

1987.10~

尚未恢复

1.08mm

160

A

22

(b)

反扭兼张扭见[12]

σ=0.15 mm斜交边

3.23mm

24

流动基线

张山营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18 mm

1988.11~1989.8

恢复后又出现异常

1.01mm

190

A

22

(a)

顺扭转反张性见[12]

25

基线

大灰厂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06 mm垂直边

1987.5~1989.5

恢复后又出现异常

0.72mm

200

A

22

(a)

张性兼顺扭见[12]

σ=0.12 mm斜交边

1987.5~1989.5

0.34mm

26

流动基线

八宝山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18 mm

1989.6~10

恢复

-3.23mm

210

B

23

反扭见[12]

27

流动基线

德胜口

月均值图

3倍中误差σ=0.24 mm

1989.7~10

恢复

-2.40mm

210

B

23

反扭,见[12]

28

流动测距

晓幼营

观测值曲线

3倍中误差

1988.6~1989.10

未恢复

5~6mm

190

A

27

扭异常幅度最大时发震,反扭见[12]

29

水平摆倾斜

阳原台

γ值(EW)

2倍中误差σ=0.05 mm

1988.10~1989.7

恢复正常

5倍中误差0.25

50

A

28

异常结束3个月发震见[15]

30

水平摆倾斜

易县台

γ值

2倍中误差σ=0.005mm

1989.5~8

恢复正常

4倍中误差0.02

170

B

28

异常结束2个月发震见[15]

31

水平摆倾斜

易县台

瞬时值图

固体朝畸变

1989.10.10(0时)~10.19(12时)

恢复正常

0.1″

170

C

29

异常结束时发震

32

水管倾斜

易县台

月均值(SN)

相对变化幅度

1988.4~8

恢复正常

85 μm

170

A

30

大幅度上升见[15]

月均值(EW)

1988.1~8

120μm

33

水管倾斜

太原台

相关距平法

曲线加速北倾

1988.4~

逐渐恢复正常

0.027mm

260

A

31

北倾异常过程中发震

34

水位

镇川堡(大同)

原始自记图

大于20 mm阶变异常

10月18日22时25分~19日5时20分

震后逐渐恢复正常

39.2cm

60

C

32

突跳,持续时间约7小时见[16]

35

水位

乌盟前旗三号地(CK2

日均值图

观测值突降

1989.3.31~4.4

震后缓慢回升至正常

65.2cm

100

A

33

震前半年出现突降异常变化,缓慢回升过程中发震见[17]

36

水位

万全

日均值图

下降速率加大

1989.9~

1989年10月31日后逐渐恢复

134mm

120

C

34

5次阶降,震时水位大幅度上升见[18]

37

水位

定襄(晋4-1井)

整点值图

水位固体潮畸变

1989.10.16~24

震后逐渐恢复正常

12.5cm

190

C

35

震前2天水位固体潮畸变并伴有大幅度上升

38

水位

延庆五里营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7~10

震后逐渐恢复

110mm

190

B

36

突降→突降→持平

39

水位

东古楼(呼和浩特)

日均值图

观测值突降突升

1989.10.14~18

恢复

6.9 cm

210

C

37

突降→突升异常持续约5天见[19]

40

水位

丰台

旬均值图

年变破坏

1989.8~

1989年12月后逐渐恢复

75.0cm

210

B

38

年变破坏,缓降见[20]

41

水位

塔院(北京)

日均值图

年变规律破坏

1988.1~1989.7

震后逐步恢复正常

70 cm

220

A

39

1988年1月水位变化脱离历年变化规律,9月达最高值,见[16]

42

水位

黄村(北京)

日均值图

年变规律破坏

1989.6~

震后恢复正常

200 cm

225

B

40

缓降、波动

43

水位

静乐(晋5-1)

高值异常图

水位变化大于均值视为异常

1988.7~

1991年9月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最大幅度达2.4 m

225

A

41

震前一年多出现第二次高值异常,异常过程中发震

44

水位

板桥(北京)

旬均值图

上升速率小于正常年份

1989.6.13~9.10

震后恢复正常

20 cm

230

B

42

1989年6月在正常上升趋势背景下出现加速下降见[20]

45

水位

霸县26井

月均值图

年变改变

1989.9~10

震后恢复正常

100cm

230

B

43

震前水位突升见[17]

46

水位

太原(晋7-1井)

趋势分析法

改变年变动态

1989.4~

1990年底恢复正常

60 cm

260

B

44

震前年变改变且变化速率加快

47

水位

通县马头井

旬均值图

年变破坏

1989.6~7

震后恢复正常

70 cm

270

B

45

缓降,年变破坏,持续1.5个月,见[18]

48

水位

武清县高村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8.2~1989.7

震后恢复正常

10.0cm

290

A

46

趋势上升―转平,1989年7月突升10cm,1989年10月急降见[19]

49

水位

武清县河西务

旬均值图

年变破坏

1989.6.20~8.20

震后恢复正常

100cm

290

B

47

反年动态下降异常变化见[18]

50

油井压力

天津塘19井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8.8~1989.9

震后恢复正常

 

300

A

48

波动-突降-回升见[19]

51

水氡

怀来3井

日均值图

正常背景17.5Bq/L

1989.3

基本恢复

21.3Bq/L

145

A

49

趋势上升,恢复后发震见[22]

52

水汞

怀来4井

日均值图

背景62.9ng/L

1989.9.16~

恢复正常

26.6倍

145

C

50

多点高值突跳,异常结束21天后发震见[23]

53

氢气

怀来4井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6.22~11.10

恢复正常

0.4%

145

B

51

高值异常,见[23]

54

水氡

  襄

月均值图

水氡变化高于均值线视为异常

1988.7~

1990年底基本恢复

45.5Bq/L

190

A

52

震前一年多出现高值异常,异常过程中发震

55

水汞

延庆松山

日均值图

背景26.2ng/L

1989.9.6~

恢复正常

8.8倍

195

C

53

多点高值,异常时段发震,见[24]

56

水汞

延庆五里营

日均值图

背景172ng/L

1989.10.5~

1990年3月底恢复正常

2倍

220

C

54

多点高值突跳,异常时段发震见[24]

57

水汞

北京管庄

日均值图

背景15.6ng/L

1989.5.15~9.12

恢复正常

124.8ng/L

234

B

55

高值异常,见[19]

58

氢气

小汤山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9.1~12.20

2个月后逐步恢复

1.5×10-4ml/L

220

B

56

连续高值,高出正常值7~8倍,见[22]

59

氢气

国棉二厂(北京市)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8.9~

1989年11月恢复

200×10-6ml/L

230

B

57

连续高值,见[19]

60

地电阻率

大 同

月差值图

3倍标准偏差 SN:0.44%EW:0.68%NW:0.38%

SN:1989.1~10EW:1988.12~NW:1988.11~

三道均恢复正常,正常后又出现新异常

SN:1.43%EW:2.21%NW:2.41%

45

A

58

SN异常结束后发震,其余震在异常中发震,见[25]

61

地电阻率

阳原

月差值图

3倍标准偏差 NE:0.10%NW:0.13%

NE:1989.4~NW:1989.1~

继续发展

NE:0.42%NW:0.62%

50

A

58

异常中发震见[25]

62

地电阻率

代县

月差值图

3倍标准偏差 SN:0.41%EW:0.49%

SN:1988.12~EW:1989.4~

异常由负转为正后结束,之?后又出现异常

NE:3.08%EW:2.28%

120

A

58

异常由负转为正时发震,见[25]

63

地电阻率

宝昌

月差值图

3倍标准偏差 SN:0.45%EW:0.45%

SN:1989.6~EW:1989.6~

逐步恢复正常

SN:2.44%EW:1.50%

220

B

58

极大值附近发震,见[25]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SN:1989.6.1~12.30EW:1989.6.1~12.30

逐步恢复

SN:-4.0%EW:-3.0%

220

B

59

极小值附近发震,见[33]

64

地电阻率

太原

月差值图

3倍标准偏差 NE:0.60%NW:0.36%

EN:1989.2~6NW:1989.1~10

震后又出现异常,震后异常结束

NE:1.59%NW:1.76%

250

A

58

异常结束后发震,见[25]

65

地电阻率

马坊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NE:1989.7.15~11.15NW:1989.7.15~11.15

逐渐恢复

NE:2.0%NW:1.8%

280

B

60

异常恢复中发震,见[33]

66

地电阻率

兴济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NW:1988.6.1~1990.10.1NE:1988.6.1~1990.10?.1

震后又出现新异常

NW:-2.0%NE:-1.2%

280

A

61

[33]

 

 

 

月差值图

3倍标准差

NE:1989.1~7NE:1989.1~6

震后又出现新异常

-0.1Ω・m-0.1Ω・m

280

A

58

 

67

流动地磁(总强度变化ΔF)

晋冀蒙京流磁30个测点

观测值曲线

2倍均方差

1989.5~1989.9

异常恢复

5.0~8.0 nT

35~150

B

62

综合分析有关资料,异常出现在震前1~7个月,为短期异常,见[26]和[27]

 

 

 

空间异常分布法

2倍均方差

1988年12月以后到1989年9月

异常恢复

5.7nT

 

 

63

 

68

地磁低点位移

晋、冀、蒙、京30个台站

区域“低点位移”

异常后45天内发震,概率为80%

1989年9月4日和9月21日两次低点位移

异常恢复

2小时以上

 

C

64

日变极小值滞后2~3小时,见[28,27]

69

流动重力

太原― 大同

差值法

2倍中误差

1986.7~1989.10

幅度继续加大

-74×10-6m/s2

35~260

A

65

负异常,见[29]

 

 

大同―张家口

 

 

1986.7~1989.10

幅度加大,未恢复,为发展

95×10-6/s2

 

 

 

正异常,见[29]

70

地温

三马坊

日均值图

拟合残差值

1989.9.21

恢复

0.15℃

75

C

66

为正常升温速率的30倍见[30]

71

体应变

涞水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1~1989.10

未恢复

7220×10-9

186

A

67

膨胀转压缩见[30]

72

体应变

昌平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7~1989.10

未恢复

16835×10-9

210

B

67

年变明显破坏,见[30]

73

体应变

东三旗

日均值图

相对变化幅度

1989.7~1989.10

未恢复

71×10-9

224

B

67

突变用性异常,持续3个月后发震,见[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