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主破裂面
据全国基准台网及新疆台网的资料求得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见图3和表2。符号矛盾比为12%。
 |
图3 阜康5.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图 Fig.3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S 5.3 Fukang earthquake
|
表2 震源机制解
Table 2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编号 |
节 面 Ⅰ |
节 面 Ⅱ |
P 轴
T 轴
B 轴
X 轴 |
Y 轴 |
结果来源 |
走向 |
倾向
倾角 |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方位 |
仰角 |
1 |
44.3 |
NW
58 |
125.5 |
SW |
76.5 |
359 |
12.5 |
260.5 |
32 |
115.5 |
54 |
215 |
13.5 |
314 |
32 |
朱令人 |
|
据力源分析,节面Ⅰ、Ⅱ的运动分别为左旋 逆断层和右旋逆断层性质。根据构造及烈度分布,认为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
地震台网及前兆异常
 |
图4 阜康5.3级地震前台站分布图 Fig.4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before the MS 5.3 Fukang earthquake
|
本次地震发生在新疆地震前兆观测较集中的乌鲁木齐地区附近,并且这些前兆观测台站距震中都不超过100km(图4)。
在距震中200km范围内,有地震台7个,其中测震台6个,其他前兆观测12个台项,包括乌鲁木齐水化综合台的水氡、硫化氢、电导等7个台项。经统计,震前出现地震活动、水位、地倾斜等异常7项。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本次地震前未发现有明显的趋势异常,主要为短期异常,同时还有一些临震异常。异常情况详见表3和图5―10。
表3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3 Abnormal situations
序号 |
观测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方法 |
异常判据及观测误差 |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
震后变化 |
最大幅度 |
震中距 (km)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及备注 |
1 |
地震窗 |
水磨沟 |
小震月频度 |
高于警戒线(低于21次/月为正常) |
1983.5 |
月频度减小 |
|
70
BⅡ |
6 |
5月份月频度达37次/月 |
2 |
地下水位 |
乌鲁木齐11号井 |
五日均值 |
下降异常<1%(m) |
1983.3― |
上升 |
30cm |
约75
BⅡ |
7 |
持续下降―回升 |
3 |
地下水电导 |
乌鲁木齐3号井 |
日测值 |
高于正常值<10% |
1983.4― |
回升 |
|
约75
BⅡ |
8 |
持续高值―临震突降 |
4 |
水氡 |
乌鲁木齐3号井 |
日均值 |
高于正常值,<5% |
1983.5.下旬 |
下降 |
9Bq/L |
约75
CⅡ |
9 |
三个井点基本同步异常 |
5 |
水氡 |
乌鲁木齐9号井 |
6 |
水氡 |
乌鲁木齐10号井 |
7 |
地倾斜 |
水磨沟 |
矢量分析 |
转向打结<1%(″) |
1983.5.10― |
方向稳定 |
|
70
CⅡ |
10 |
震前多次转向、打结 |
|
|
 |
图5 阜康5.3级地震前异常分布图 Fig.5 Distribution of anomalies before the MS 5.3 Fukang earthquake
|
 |
图6 水磨沟台小震月频度变化曲线(据敖雪明) Fig.6 Variation curve for monthly frequency of minor earthquakes at Shuimogou station
|
 |
图7 乌鲁木齐水位五日均值曲线[1] Fig.7 Curve for 5-day mean value of water level at Urumqi
|
 |
图8 乌鲁木齐地下水电导日值曲线 (据王玉兰) Fig.8 Curve for daily value of electric conductance of groundwater at Urumqi
|
 |
图9 乌鲁木齐水氡日值曲线 (据蔡仲琼) Fig.9 Curve for daily value of radon content in water at Urumqi
|
 |
图10 水磨沟倾斜矢量日变化曲线 (据吴秀莲) Fig.10 Variation curve for daily value of tilt vector at
Shiumogou |
|
异常特征分析
博格达地震是新疆近年来震前观测到异常较多的地震之一。但由于前兆异常主要为地下水观测,且在5月17日曾于乌鲁木齐西约30km处发生4.8级地震,因而造成对震前异常的认识不足。
本次地震的中、长期异常不明显,可能主要是受3月3日呼图壁5.4级地震的影响。但异常比例相对较高;短临异常较明显。1. 短期异常:地下水位从3月中旬开始出现异常,震前10天左右回升;地下水电导从4月中旬出现高值异常,震前几天大幅度突降;地震窗也于5月份出现异常。2. 临震异常:乌鲁木齐3、9、10号井的水氡于震前一周左右出现高值异常;水磨沟地倾斜矢量于5月10日以后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同时,3号井水电导在震前几天突降而形成明显的临震异常。
参 考 文 献
[1]王 道等,新疆某些地震前地下水动态异常特征的分析,西北地震学报,Vol.7,No.2,1985。
参 考 资 料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83年6月1日博格达5.3级地震宏观调查报告,1983.6。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地震目录,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