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5.2级地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王海涛 孙晓丹

 

前言 | 地震基本参数 | 地震地质背景 | 烈度分布 | 地震序列 | 震源机制解和主破裂面
地震台网及前兆异常 | 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言 

1983年12月15日,新疆和静县东北阿拉沟地区发生5.2级地震。震后第二天自治区地震局即派出宏观考察人员赶到现场。据调查,震中区出现山坡滚石,土坯墙被震塌以及窗玻璃被震碎等现象,未出现人畜伤亡1)

此次地震发生在新疆1983年度圈定的乌鲁木齐地震危险区界外约30km处。

 

地震基本参数

本次地震基本参数列于表1。

1  地震基本参数表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

编号

地震日期

发震时刻

震 中 位 置

震级(MS)

震源深度(km)

震中地名

结果来源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纬

  经

1

1983 12 15

18 52 52

42°48′

87°30′

5.2

30

和静县东北

2)

 

地震地质背景

地震发生在天山中部的阿拉沟附近,该区为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由西向东变薄的过渡区。这里地壳抬升幅度西部大,东部小。从构造上说,地震发生在斜截天山的艾比湖-伊连哈比尔尕构造带与近东西向构造的复合部位。这里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区域性抬升背景下的断块差异运动。在震中附近主要发育了走向约300°的阿拉沟断裂,该断裂为艾比湖-伊连哈比尔尕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其表现呈明显的右旋逆冲特点,是可能的发震断层。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本世纪以来,在此次地震震中附近约100km范围内,仅发生过四次5级多地震(图1)。

1  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及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 Fig.1  Major faults in the adjacent area of epicenter and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烈 度 分 布

据宏观考察,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Ⅵ度,但因只有两个Ⅵ度点,所以划不出Ⅵ度区。图2为该次地震的等震线分布图。由图可见,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为北西,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
 

2  和静5.2级地震等震线图 Fig.2  Isoseismal map of the MS 5.2 Hejing earthquake

 

Ⅴ度区里(包括Ⅵ度点):主要的震害现象为山沟(阿拉沟)两侧出现滚石,窗玻璃被震碎,土坯墙被震塌,地面出现1―1.5cm宽的裂缝以及Ⅲ类房屋出现裂缝,人感强烈,站立不稳。

Ⅳ度区:震时门窗、货架发出响动,山坡上有碎石下落,房屋掉土等。同时,震感较强,多数人逃出户外。

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基本吻合。

  

地 震 序 列

    地震前无明显的前震活动。本区测震定位震级下限控制在MS≥2级。到1984年1月底,未记到2级以上余震。和静5.2级地震属孤立型地震。

 

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主破裂面

据全国基准台网、新疆台网、WWSSN以及部分苏联台网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见表2和图3,矛盾比为25%。 

2  震源机制解

Table 2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编号

节 面 Ⅰ

节 面 Ⅱ

P 轴

T 轴

B 轴

X 轴

Y 轴

结果来源

走向

倾向

倾角

走向

倾向

倾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方位

仰角

1

135

SW

85

48

NW

67

4

12.5

270

17

125

67

319

23

225

5

本文作者

 

3  和静5.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图 Fig.3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S 5.2 Hejing earthquake

 

    据力源分析,节面Ⅰ和Ⅱ的运动分别为右旋逆断层和左旋逆断层性质。考虑到震源区的构造展布以及等震线分布,可以认为节面Ⅰ为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发震断裂可能为阿拉沟断裂。
 

 

地震台网及前兆异常

在距震中200km范围内有地震台8个,其中测震台7个,其它前兆观测15台项,包括乌鲁木齐水化综合台的水氡、水电导等7个台项(图4)。震前出现地下水位[1]和地应力2项异常。异常情况详见表3和图5、6。

4  和静5.2级地震前周围地震台分布图

Fig.4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sv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before the MS 5.2 Hejing earthquake

 

3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3 Abnormal situations
 

序号

观测项目

台站或观测区

分析方法

异常判据及观测误差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震后变化

最大

幅度

震中距(km)

异常类别

图号

异常特点及备注

1

地下水位

乌鲁木齐11井

五日均值

下降异常<1%

1983.6―11

略有下降

30cm

106

BⅡ

5

下降―回升―发震

2

地应力(电感)

库尔勒

日均值

异常突降

1983.12.5―

恢复原变化趋势

570μH

158

CⅡ

6

突跳异常

 

5  乌鲁木齐11号井地下水位五日均值曲线 Fig.5  Curve for 5-day mean value of ground water level in No.11 well in Urumqi  

 

6  库尔勒地应力日均值曲线 Fig.6  Curve for daily mean value of stress in Korla

 

 

异常特征分析    无
参 考 文 献

 

[1] 王  道等,新疆某些地震前地下水动态异常特征的分析,西北地震学报,Vol.7, No.2, 1985。

 

  考  资  料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83年新疆和静阿拉沟5.4级地震宏观考察小结, 1983, 12。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地震目录,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