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5 Summary table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序号 |
异常 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 方法 |
异常判 据及观 测误差 |
震前异常 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 幅度 |
震中距/ km |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 及备注 |
1 |
地震空区 |
滇西北区 25°~28.5°N, 99°~101.5°E |
ML≥2.5震中分布图 |
内外频度比 |
1991.5.1~1992.12.15 |
空区 消失 |
|
|
AⅡ |
地震前出现ML≥2.5级地震空区,主震发生在空区边缘. |
|
2 |
地震条带 |
条带 消失 |
|
|
AⅡ |
震前中小地震呈条带状,主震发生在条带空段处 |
|||||
3 |
地震频度 |
ML≥2.5月值图 |
≥15 |
1992.11~ |
正常 |
19次 |
|
BⅠ |
震前显示增频异常变化 |
||
4 |
地震频度 |
震中周围 25.4°~27.4°N, 99.5°~101.5°E |
ML≥2.5 3月滑动值图 |
≥15 |
1992.11~ |
正常 |
28次 |
|
BⅠ |
||
5 |
b值 |
ML2.5~4.9 |
0.7≥b≥1.3 |
1992.9~ |
正常 |
1.4 |
|
BⅠ |
震前b值显示高值异常变化 |
||
6 |
水氡 |
下关 |
日均值 |
>8Bq/L |
1992.11.26 |
正常 |
8.6 |
97 |
BⅠ |
高值突跳段 |
|
7 |
水氡 |
弥渡 |
日均值 |
>32Bq/L |
1992.12.16 ~ |
异常持 续到1993.1.5 |
81.7 |
106 |
CⅠ |
大幅度突变 |
|
8 |
水汞 |
洱源20# |
日均值 |
>200ng/L |
1992.12.10 ~1992.12.22 |
正常 |
310 |
65 |
CⅠ |
突跳 |
|
9 |
水汞 |
洱源江干 |
日均值 |
>300ng/L |
1992.10.31 ~1992.12.8 |
正常 |
410 |
65 |
BⅠ |
多点高值突跳 |
|
10 |
水汞 |
弥渡 |
日均值 |
>100ng/L |
1992.9.7 ~ |
异常持 续到1993.1.4 |
129 |
106 |
BⅠ |
大幅度突跳 |
|
11 |
二氧化碳 |
鹤庆 |
日均值 |
>0.25g/L |
1992.11.28 ~1992.12.17 |
正常 |
0.505 |
45 |
CⅠ |
大幅度突跳 |
|
12 |
地电阻率 |
楚雄 |
旬均值 |
破年变 |
1992.6.10~ |
异常 持续 |
|
175 |
BⅡ |
加速上升 |
|
13 |
地磁偏角 |
楚雄 |
月均值 |
破年变 |
1992.2~ |
异常持续到1993.1 |
为正常年 变幅的 1.67倍 |
175 |
AⅡ |
大幅下降 低值 |
续表
序号 |
异常 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方法 |
异常判 据及观 测误差 |
震前异常 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 幅度 |
震中距/km |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 及备注 |
14 |
地倾斜 |
永胜 (6~2) |
日均值 |
破年变 |
1992.8.19~
|
异常持续到1993.4 |
为正常年变幅的0.51倍 |
40 |
BⅠ |
呈阶梯下降 |
|
永胜 (7~3) |
日均值 |
破年变 |
1992.8.10~ |
异常持续到1993.1 |
为正常年变幅的0.45倍 |
40 |
反向 |
||||
15 |
地倾斜 |
云龙 |
旬均值 |
破年变 |
1992.4中旬~ |
异常持续到1993.1 |
为正常年变幅的3.4倍 |
125 |
AⅡ |
大幅度突升 突降 |
|
16 |
短水准 |
丽江 |
月值 |
破年变 |
1992.10~ |
异常持续到1993.1 |
为正常年变幅的0.51倍 |
65 |
BⅠ |
反向 |
|
17 |
短基线 |
剑川 |
月值 |
破年变 |
1992.8~ |
异常持续到1993.1 |
为正常年变幅的0.31倍 |
65 |
BⅠ |
反向 |
|
18 |
宏观 |
鹤庆化龙 |
龙潭水色 |
浑浊-变色 |
1992.6.8~ 1992.11.27 |
正常 |
|
45 |
BⅠ |
|
变浑、喷沙、漂油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