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3  Abnormal situation of the Ms5.1 Sheyang earthquake

序号

观测项目

台站或观测区

分析方法

异常判据及观测误差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震后变化

最大幅度

震中距(km)

异常类别

图号

异常特点及备注

1

b值

32°30′~34°30′N

119°00′~121°30′E

ML≥2.0,按一定原则剔除余震,地震累积数N=20、滑动数ΔN=2,用最大似然法估计b值

b≤0.5持续长时间为异常,b值回升则判断发震

1984年11月至1986年7月下降,以后逐渐升至发震

 

最低值时b=0.4

0~200

A

10

主震发生在b值低值后逐渐回升的过程中6)

2

地震空区

31°~36°N

118°~123°E

ML≥2.0震中分布图,空区内、外地震频度比、空区附近地震应变释放

空区内外频度比出现高值、应变释放曲线出现加速

1985年3月至震前

消失

空区长轴约110 km

0~80

A

11

12

a

b

空区呈NW向,内、外频度比K值出现大幅度高值后即发震。主震位于空区NE边沿

3

地震条带

31°~36°N

118°~123°E

ML≥2.0震中分布图。条带的频度、应变释放和b值

长∶宽>4,无空段。条带内外频度比、能量、b值符合要求

东条带为1985年1月至1986年12月,西条带为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

都消失

东条带长450km宽40km

0~300

A

11

13

a

b

c

条带走向NNE,两条带相距100km,东条带显著,主震发生在两条带间北端之东侧,靠近东条带

4

前兆震群

震中附近地区

震群的b值、U值、机制解取MS≥0.7,N=22

用最小二乘法得b=0.37,用最大似然法得b=0.49,在α=0.05的水平是显著的。U=0.65,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好

1986年10月2~22日

消失

b=0.37

U=0.65

最大地震震级:ML=3.9

80

B

11

该震群位于空区的边缘。该震群后直至前震和主震发生,空区内和边缘再无显著地震发生T=139d

5

地震窗

32°40′~34°00′N

119°30′~120°00′E

ML≥1.5,小震月频度,3个月累积,1个月滑动

平均值N=5,ΔN=2,曲线出现显著峰值后几个月内为报警期

震前3个月

平静

N=27

0~100

B

14

曲线峰值显著,峰值后3个多月发震10)

6

前震活动(前震)

大丰深井摆

b值,求振幅比,要求序列振幅比方差S2]<0.25,研究震源机制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b=0.38,b值很低。相关系数为α=0.95;振幅比方差S2=0.144,符合要求;初动一致性好

1987年2月6日至震前2小时30分左右

 

b=0.38

S2=0.144

30

C

6

前震序列的频度和强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5,6)

7

地倾斜

常熟台

SQ-70

5日均值年变差分曲线,年变幅1″,日变幅0.01″~0.03″

改变正常年变幅差(0.2″),观测精度,

ηEW=4.66×10-3″/mm

ηNS=3.74×10-3″/mm

洞体年温差0.2℃

1986年11月18日至1987年1月31日,1987年2月1日至2月6日

正常

2.9"

220

B

15

1986年11月18日至1987年1月31日EW向向东倾2.9″,1987年2月1日至2月6日反向西倾0.5″,东倾总量2.4″,NE向变化不明显。矢量图也有异常显示[7],11)

8

地倾斜

连云港磷矿

SQ-70日变形态与固体潮理论值比较,窄带递归滤波

超噪声2倍中误差。

ηEW=2.45×10-3"/mm,

ηNS=2.48×10-3"/mm

洞体年温差0.1℃

1987年2月10日至12日超过噪声2倍

正常

2倍中误差

180

DC

16

原始记录上出现小的锯齿状波动。11)

9

振弦应变体积应变

徐州台

线应变(弦频式)理论值与实测值比较,实测时值差分。体应变,理论与实测日变形态比较。并注意消除气压、降雨等干扰

瞬时阶跃达1×10-8,而线应变灵敏度为

2~3×10-9;日变速率达6.5×10-9日,正常日飘移为1×10-9日体应变分辨率为1.6×10-10线性度优于0.4%,具卓越的长周期频响特征,日变形态明显畸变

线应变:1987年2月9日16~17时,2月12~17日。体应变1987年2月9日

线应变有短期震后效应体应变则正常

线应变异常量为仪器灵敏度的20~30倍。体应变半日波消失

315

C

17

a

b

18

同一坑道两台应变仪器同时出现线应变、体应变异常,说明了异常的可靠性12)

10

Z变化

东台港台

垂直分量09点和21点两台差值图

09点、21点Z值与相距约90km盐城台作差值,标准偏差1.5nT,达到和超过2倍标准偏差为异常

1987年2月6~13日

正常

6 nT

95

C

19

异常量达到6 nT,超过4倍标准偏差13)

11

电磁波

响水台

采用埋地天线超低频观测系统,直观记录

正常背景为平直线条,异常则为连续,随机的大幅度脉冲

1987年2月8~14日,15日平静,16日12时17~27分

正常平直曲线

脉冲幅度27mm周期为2s左右

114

C

20

震前平静时间为22小时,另一种铁硅铅天线在16日同步异常,更证明了异常的可靠性14,15)

12

Cl-

无锡惠山农药厂

每日实测值点图

测值稳定,观测值误差小于5%,测值出现大于30%为异常

1987年2月14日

正常

脉冲幅度为84%

230

C

21

为一次单点突跳但测值可靠16)

13

宏观现象

��港测点

观测鹦鹉群体鸣叫次数,每15分钟自记一次,建立正常指标,8只鹦鹉平均在正常夜晚鸣叫19次并排除大风干扰

1987年2月10~11日的夜间鸣叫776次,11~12日的夜间鸣叫318次,16~17日的夜间鸣叫334次,为正常值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1987年2月10~17日

正常

为正常值19次的227倍

95

C

 

异常在时间分布上有异常―平静―再异常―再平静―临震的过程,在异常期内鸣叫次数是分布均匀的,不象干扰(如打雷)鸣叫次数是集中的17),[8]

盐城市

家鸽行为异常

惊恐出笼,不成群地在空中乱飞

1987年2月17日上午7时40分左右

下午2时正常归巢且挤在一起,不鸣叫,不争斗,不吃不喝

 

46

C

 

包括正在孵蛋的鸽子也外飞17)

射阳县

丹顶鹤行为异常

在无干扰情况下,狂噪不己,来回奔跑,不停怪叫

震前20分钟

震后安静

 

30

C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