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5 Summary table of precurory
anomalies
序
号 |
观测
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方法 |
异常判据
及观测误差 |
震前异常
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 幅度 |
震 中 距 (km) |
异常 类别 |
图
号 |
异常特点
及备注 |
1 |
地震
空区 |
河西走廓西部地震带37°~40°N
98°~102°E |
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变特征 |
MS≥3.0上以地震围成一空区在空区周缘有4次5级左右地震 |
1980~ 1987 |
空区
消失 |
|
|
LⅡ |
|
|
2 |
地震
条带 |
震中附近地区36.5° ~41°N 97°~103°E |
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变MS≥2.3 |
震前半年多在孕震区出现两个共轭条带,长宽比≥25% |
1987.3~
1988.5 |
消失 |
|
|
AⅠ |
|
|
3 |
小震
调制 比 |
甘肃及邻区地区 |
小震调制比配合以b值空间扫描和频次空间扫描综合分析 |
3项指标出现异常区 (T>0.27, b<0.65, N>24) |
1987.4~
1987.9 |
正常 |
调制比
T=0.51 b=0.42 |
|
AⅠ |
|
|
4 |
波速
比 |
高台、张
掖―民乐 |
地震波速分析 |
出现r<1.68的低值异常过程 |
1986.3~
1987.9 |
|
10% |
|
AⅢ |
|
|
5 |
地震
频度 |
距震中100
km范围内 37.5°~ 39.5°N 98.5°~ 100.5°E |
N-t图 |
频次超出正常水平10倍 |
1988.9~ |
* |
6次/月 |
|
BⅠ |
|
|
6 |
水氡 |
西武当 |
月均值曲线 |
打破年变,氡值升高比正常值高出4Bg/L |
1988.6~ |
逐步
恢复 正常 |
23Bg/L |
50 |
BⅠ |
即有趋势性异常也有临震突跳 |
|
7 |
日均值曲线 |
临震前一天出现突跳高出正常值9.4Bg/L |
1988.11.21 |
28.4
Bg/L |
CⅡ |
||||||
8 |
视电
阻率 |
山丹 |
月均值曲线 |
出现负异常(≥1.5%) |
1987.2~
1988.9 |
恢复 |
1.5% |
130 |
BⅡ |
负异常超过均值线以下 |
|
9 |
地倾
斜 |
高台 |
月均值曲线 |
年变消失 |
1988.3~ |
正常 |
3.5″ |
100 |
BⅡ |
年变幅减小,仅为正常形态的1/2 |
*继续异常。1989年5月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