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6.0级地震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5 Summary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for the MS 6.0 earthquake
序 号 |
异常 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 方法 |
异常判 据及观 测误差 |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 幅度 |
震中 距/km |
异常 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及备注 |
|
1 |
b |
37°~40°N, 97°~100°E |
时间 扫描 |
超过警戒线,形态 |
1992.1~1993.6 |
消失 |
0.84 |
|
AⅡ |
|
||
2 |
空间集中度C |
37°~40°N, 97°~100°E |
时间 扫描 |
C≥0.29 |
1992.4~1992.8 |
消失 |
0.33 |
|
AⅡ |
|
||
3 |
地震 空区 |
36°~40°N,95°~102°E |
时空 扫描 |
ML≥3.0围空 |
1991.1~ |
消失 |
|
|
AⅠ |
参见文献[3] |
||
4 |
地震 条带 |
36°~40°N,95°~102°E |
时空 扫描 |
ML≥2.0成带 |
1991.1~ |
消失 |
|
|
AⅡ |
参见文献[3] |
||
5 |
门源地 倾斜 |
101°24′N, 37°28′E |
卡尔曼滤波 |
破年变,超过警 戒线 |
1992.9~ 1993.7 |
正常 |
0.08(NS) 0.22(EW) |
270 |
AⅡ |
|
||
6 |
重力 |
祁连12 |
野牛沟地区 |
时间 变化 |
重力变化高梯度带 |
1991~ |
震后一年恢复 |
-56× 10�D2m/s2 |
|
|
|
|
祁连13 |
野牛沟地区 |
时间 变化 |
重力变化高梯度带 |
1991~ |
震后一年恢复 |
-55× 10�D2m/s2 |
|
AⅠ |
|
|||
祁连14 |
野牛沟地区 |
时间 变化 |
重力变化高梯度带 |
1991~ |
震后一年恢复 |
-69× 10�D2m/s2 |
|
|
|
|||
7 |
断层形变 |
托勒 |
距震中约 17km处 |
时间 变化 |
观测 限差2.0mm |
1992~ |
1994恢复 |
|
17 |
AⅡ |
|
|
8 |
二指哈拉 |
距震中约 50km |
时间 变化 |
观测 限差2.0mm |
1992~ |
1994恢复 |
|
50 |
AⅡ |
|
||
9 |
童子坝 |
距震中约 180km |
时间 变化 |
观测限差2.0mm |
1992~ |
1994恢复 |
|
180 |
A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