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异常情况登记表
Table 6 Summary table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序 号 |
异常 项目 |
台站或 观测区 |
分析 方法 |
异常判 据及观 测误差 |
震前异常 起止时间 |
震后 变化 |
最大 幅度 |
震中 距/km |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 及备注 |
1 |
孕震空区 |
33°~ 40°N, 94°~104°E |
ML≥2.0 级地震空间 分布 |
空区判别指标 |
1992.10~1994.1.3 |
空区 消失 |
|
|
AⅠ |
长轴NE向 长:150km |
|
2 |
地震条带 |
33°~40°N, 94°~104°E |
ML≥2.0级地震空间 分布 |
条带判别指标 |
1992.10~ |
1994.4条带 消失 |
|
|
AⅠ |
NE、NW两条相交条带,地震发生在靠近交汇处的NE向条带上 |
|
3 |
地震空段 |
33°~ 40°N, 94°~104°E |
ML≥2.0级地震空间 分布 |
空段的 长度 |
1992.10~1994.2.16 |
缩短 |
|
|
AⅠ |
位于NE向条带,长约:70km |
|
4 |
b值 |
35°~ 37°N, 98°~103°E |
ML≥2.0级地震时间滑动扫描 |
b>0.95 |
1993.4~1994.1 |
迅速下降到 低值 |
122% |
|
AⅠ |
高b值对应异常 |
|
5 |
缺震 |
35°~ 37°N, 98°~103°E |
ML≥2.0级地震时间滑动扫描 |
连续半年低于平均震级 |
1992.3~1994.2 |
高于平均震级 |
66% |
|
AⅠ |
低于平均 震级 |
|
6 |
C值 |
35°~ 37°N, 98°~103°E |
ML≥2.0级地震时间滑动扫描 |
C>0.20 |
1991.6~ |
持续在高值 |
83% |
|
AⅡ |
异常起伏上升变化 |
|
7 |
水氡 |
长宁 |
月均值经线性校正 |
破年变 |
1993.3~ |
1994.3恢复正常 |
1.5Bq/L |
169 |
AⅠ |
去除趋势变化后显示出负异常 |
|
8 |
水氡 |
民和 |
月均值相关距平校正曲线 |
上升幅度>1.5倍 方差 |
1992.12~1993.12 |
逐步恢复正常 |
0.5Bq/L |
246 |
AⅠ |
去除年变后显示出正异常 |
|
9 |
水氡 |
互助 |
月均值 |
下降幅度>1.5倍均方差 |
1993.3~ |
仍持续在低值 |
6.0Bq/L |
186 |
AⅡ |
5.8级地震前上升到均值线 |
|
10 |
水氡 |
湟源 |
月均值 |
下降幅度>1.5倍均方差 |
1992.11~ |
略有恢复,仍在低值 |
10.4Bq/L |
121 |
AⅡ |
该台流量同步下降 |
续表
序号 |
异常 项目 |
台站或观测区 |
分析 方法 |
异常判 据及观 测误差 |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
震后变化 |
最大幅度 |
震中距/km |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 及备注 |
|
11 |
水氡 |
西宁 |
月均值 |
下降幅度>1.5倍均方差 |
1993.7~1994.2 |
再次下降 |
4.5Bq/L |
161 |
AⅠ |
6.0级地震前略有回返,5.8级地震前上升到均值线以上 |
||
日测值曲线 |
趋势性下降背景上的快速回升 |
1994.1.17~ |
3月1日恢复 |
10Bq/L |
CⅠ |
对应5.8级地震 |
||||||
12 |
地倾斜 |
门源 |
月均值去除趋势变化 |
破年变 |
1993.1~1993.6 |
出现新异常 |
2.0角秒(EW) |
196 |
AⅡ |
恢复异常半年后发震 |
||
1993.4~1993.7 |
出现小幅度异常 |
1.2角秒(NS) |
||||||||||
13 |
水氡 |
湟源 |
日测值 |
下降幅度>1.5倍均方差 |
1993.9.21~ |
1月9日恢复到均值线后再次下降 |
9Bq/L |
121 |
BⅠ |
异常有起伏,临震前回返,对应6.0级地震 |
||
1994.1.10~ 1994.2.12 |
再次下降,4月初恢复正常 |
10Bq/L |
异常幅度大于前者,临震前回返,对应5.8级地震 |
|||||||||
14 |
水位 |
佐署 |
日观测曲线形态 |
出现高频振荡 |
1993.12.17~ 1994.1.1 |
正常 |
|
149 |
CⅠ |
异常不连续,对应6.0级地震 |
||
震前4小时恢复正常,对应5.8级地震 |
||||||||||||
1994.2.11~1994.2.16 |
||||||||||||
15 |
地温 |
平安 |
整点值 曲线 |
日变形态发生畸变, 日变幅 增大 |
1993.10.28~ |
异常持续到1994年5月 |
300% |
190 |
BⅡ |
历年冬季有日变幅增大的现象,但日变形态正常 |
||
整点值曲线 |
温度 突升 |
1993.12.28 |
正常 |
1.43℃ |
CⅠ |
04h~15h出现一上升过程,10h达最高值对应6.0级地震 |
||||||
日均值曲线 |
超出2倍均方差 |
0.24℃ |
||||||||||
整点值曲线 |
温度突升 |
1994.2.12~1994.2.14 |
4.56℃ |
2月13日09时达最高值,对应5.8级地震 |
||||||||
日均值曲线 |
超出2倍均方差 |
1.53℃ |
续表
序号 |
异常 项目 |
台站或观测区 |
分析 方法 |
异常判 据及观 测误差 |
震前异常起止时间 |
震后变化 |
最大幅度 |
震中距/km |
异常类别 |
图号 |
异常特点 及备注 |
16 |
电磁波 |
平安 |
时均值曲线 |
突升 |
1993.12.28(SN) |
正常 |
15953脉冲数(SN) |
190 |
CⅠ |
05h~16h出现上升过程,09h达最高值,对应6.0级地震 |
|
1994.2.12~1994.2.14(EW) |
9050脉冲数(EW) |
每日10h~19h出现异常,14日14h异常结束,对应5.8级地震 |
|||||||||
17 |
地应力 |
刘家峡 |
日均值 |
超出误差范围 |
1994.1.4~ (EW) |
继续下降, 4月初恢复 |
286μH |
285 |
CⅠ |
6.0级地震前无明显异常,震后变化较大,包含了震后效应和5.8级地震前兆两部分 |
|
1994.1.8~ (NS) |
继续上升, 5月初恢复 |
1166μH |
|||||||||
1994.1.8~ (NW) |
继续下降,8天后开始恢复 |
1082μH |
|||||||||
18 |
震群 |
湟源 |
频度及最大震级分析 |
符合震群判定指标 |
1994.2.11 |
正常 |
最大震级为ML4.2 |
121 |
CⅠ |
|
1天内发生5次有感地震,对应5.8级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