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交专题数据详情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2018.5-2020.12强震区泥石流堆积体侵蚀量数据

  • 2024-4-01
    最新更新时间
  • 3.59GB
    数据量
  • 96
    数据访问量
  • 0
    数据下载量
  • DOI 10.12080/nedc.11.ds.2024.0010
  • CSTR 12166.11.ds.2024.0011

基本信息

汇交时间: 2024-4-07
空间范围:  数据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簇头沟流域内。经纬度坐标范围:东经103º25ʹ11ʺ-103º29ʹ16ʺ,北纬31º23ʹ19ʺ-31º20ʹ12 ʺ。 
时间范围:  2018年5月-2020年12月。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数据联系信息

联系人: 庞老师
电    话: 18911325676
邮    箱: datashare@seis.ac.cn
单    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地    址: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数据摘要

 通过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非接触式仪器,对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簇头沟泥石流堆积体演化过程的长时间监测调研,获取了震区泥石流堆积体的侵蚀量。主要包括6中不同的泥石流堆积体的侵蚀量数据,其中包括:簇头沟沟口4个典型崩滑堆积体,C1-C4;2019年8月20日簇头沟泥石流、2020年8月17日簇头沟泥石流,两次泥石流灾害中主沟的沟道堆积体侵蚀量。精细地刻画了震区泥石流堆积体的高程变化特征,突出表达了泥石流堆积体的震后时空演化特征,为强震区地质灾害演化机制研究提供高精度的科学数据。 

产生方式

  数据资源主要包括6项:2019年、2020年泥石流侵蚀量,C1~C4堆积体2018年~2020年侵蚀量。其中,前两项,即2019年、2020年泥石流侵蚀量,均通过无人机低空遥感生成;后四项,即C1~C4堆积体2018年~2020年侵蚀量,均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生成。6项数据资源主要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均为:控制点控制法,通过建立高精度的固定控制点,将栅格数据校正至同一绝对坐标系下进行差分计算。 

数据获取方式

数据获取流程

[1] 加入数据订单
[2] 填写数据使用用途
[3] 等待人工审核
[4] 订单审核后下载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