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数据汇交列表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我的信息
设为主页
全站检索
登录
注册
首页
数据服务
按科学数据分类
按观测业务分类
按产出单位分类
数据汇交
数据汇交系统
科技项目数据资源
期刊服务
ERA(地震研究进展)
大震专题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专题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7.1级地震专题
数据订阅
标准规范
数据共享规章制度
数据共享标准规范
地震相关法规
少儿科普
首页
导语
动态信息
地震与我们
少儿地震科学绘本
视频播放
关于我们
用户指南
资源手册
服务流程
资料下载
关于本站
项目类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基础性专项
年份
2020
(1)
2021
(8)
2022
(20)
2023
(11)
2024
(7)
搜索
汇交项目专题
协同精密定位技术
本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项目实施,形成覆盖系统平台架构、核心关键技术到应用服务和协议规范整个产业链条的自主知识产权,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亿级用户的位置服务平台,拓展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能力,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占领本领域国际技术制高点。
(1)在协同精密定位关键技术与服务平台方面:搭建高可靠、高可扩展的协同精密定位服务平台。该平台能有效确保各种定位模式精密数据传输的信息安全与信息完好性,并且针对各种不同应用需求有效实现性能分级。平台依托百度地图进行展现,面向全国所有位置服务用户,在有效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支持将海量匿名用户使用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将相关数据进行聚类整合,为其他课题提供协同精密定位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并发的高精度A-GNSS服务,实现整体的定位数据精准生成、高效索引海量存储,以及高并发访问。最终通过高度灵活的运维手段,保证突发流量到来时系统的稳定性,能承受每日1000亿次请求。
(2)在GNSS云处理技术方面:研究协同精密定位平台的先进并发处理与协同调度机制,建立分布式导航卫星高精度应用服务原型系统,实时处理不少于2000个全球和全国GNSS基准站数据,实现秒级更新的卫星轨道、钟差及相关参数的联合处理,亚纳秒至毫秒级精度的授时服务能力,以及毫米级至亚米级的定位服务,同时为协同精密定位系统建立并维持统一的时空参考框架。
(3)在协同定位技术方面:针对大众对室内外无缝精密定位的迫切需求,综合利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移动通信、WLAN、蓝牙、磁强计、里程计和室内地图等室内外定位技术手段,构建不同体制、不同手段智能无缝切换的室内外协同精密定位的技术方案,突破移动终端合作定位、低成本及复杂环境获取的多源信息深度融合定位处理、面向用户的多维度智能语义化位置展示等关键技术,实现基于位置大数据的室内外协同云定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众室内外无缝精密定位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建立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可提供安全可靠及分级服务的室内外无缝精密定位的典型实验场,为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大众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在协同精密定位终端方面:针对移动互联网、车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高精度大众位置服务需求,研发基于协同精密云定位服务的多源(GNSS、惯导、视觉、里程计等)协同精密定位智能终端。突破高精度、低成本、小型化、低功耗、抗干扰等协同精密定位终端关键技术,研发抗干扰手机射频天线等关键元器件,开发嵌入式协同精密定位通用IP核,搭建协同精密定位应用软件硬件开发环境与验证平台;实现对协同精密定位的技术验证与小批量终端应用。
(5)在协同精密定位大众应用方面:基于协同精密定位信号和协同精密定位终端技术,研发面向城市交通、精准农业、干线交通等应用关键技术及位置服务系统,向大众和行业用户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精密定位应用服务,探索协同精密定位应用新模式,同时对项目提供的精密定位信号和终端技术进行验证。
项目牵头单位:武汉大学
专业机构: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北方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
实施富蕴-土屋南800km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发展多尺度综合成像方法,获得壳幔精细结构及其变形信息、圈层特性、板块边界叠置关系;发展多参数地球物理反演方法,获得物质成分特性和流变特性差异。开展多尺度地球动力学模拟实验,重建增生造山动力学过程。选择增生造山带不同构造背景的五大成矿系统,查明其深部结构、物质成分、矿床类型、成矿过程与机制,揭示增生成矿过程的构造一流体一成矿元素一能量耦合机制和聚矿机制,查明成矿“末端”结构及成矿效应,建立不同尺度的成矿模型。阐明成矿系统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构建增生造山成矿理论体系。优化重磁电震新技术与常规方法,开展矿集区深部探测;开展多元数据处理新技术研究,有效提高探测精度;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喀拉通克和卡拉塔格2 个矿集区3000米“透明化”。提取深部矿化信息,查明主要控矿地质体和矿化深部延伸,阐明矿体定位机制,建立深部找矿指标体系和勘查模型。解析北方西部增生造山详细过程,揭示壳幔物-能量交换对深部成矿的约束机制;开展天山-阿尔泰与境外邻区、北美等增生造山带对比研究;揭示成矿系统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建立区域成矿模型;总结增生造山成矿规律,发展增生造山成矿理论体系框架。
项目形成的成果有:论文334篇、专著2部;专利14项;报告8份。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北方东部复合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
北方东部复合造山带经历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增生过程,又遭受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叠加与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俯冲增生斑岩铜-金-钼矿和陆壳再造银-铅-锌-钨-锡-钼矿床共存的复合成矿省,具有“三大构造体制,两向汇聚叠加” 和“三大成矿系统,多期复合成矿” 的鲜明特征,明显不同于北方西部增生造山带。本项目立足于复合造山与叠加成矿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标志性复合成矿系统深部结构和典型矿集区为研究重点,揭示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与成矿“末端” 效应,进而实现矿集区透明化与矿体定位预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寻找国家级战略资源接替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将解决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下的复合造山带岩石圈三维架构、物质组成及时空分布;复合造山成矿系统金属元素的来源、迁移、富集机理和矿体就位机制;不同构造体制下成矿系统的相互关系及矿床的叠加改造三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突破“复合造山带岩石圈深部结构的探测技术”与“矿集3000米以浅透明化的三维建模方法与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技术”两个重要关键技术。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地质-地球物理观测探测、测试分析、3D 模拟等高新技术,结合大比例尺构造-岩相-蚀变-矿化填图,查明北方造山带东段重要成矿带岩石圈深部结构、壳幔相互作用与岩浆演化过程;识别重要成矿带关键深部过程和驱动机制;阐明成矿物质的超常聚集与成矿过程、大型矿床的成矿机理与定位机制,实现矿集区3000米透明化,圈定成矿靶区。
研究完成500km 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探测与解释,揭示三大构造体制复合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物质组成和成矿背景。精细刻画复合造山过程中典型成矿系统的结构,集成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研究成果,编制系列基础地质成矿图件,建立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理论模型和找矿预测模型。完成多宝山和白音诺尔两个矿集区3000m 透明化,构建矿集区三维地质模型,圈定 2-3 处找矿靶区。
项目形成的成果有:论文294篇;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4个;报告42份。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与解释一体化平台建设
研究 3000 米以浅多种、多类型数据联合反演解释技术,多元信息评价与预测技术,研发重磁、电磁、地震处理、解释可视化及一体化平台。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提高大规模数据处理、解释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开展岩浆热液型和中低温热液型典型矿集区应用示范,实现中深部金属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针对重大工程复杂系统耦合地震灾害,利用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烈度速报等全链条紧急地震信息,以点(核电站)、线(城市轨道交通)、网(燃气管网)重大工程为示范目标,研究地震作用下重大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关键风险因素评估方法,解决震时及震后紧急处置风险概率模型、处置策略及震后恢复运行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发紧急地震信息产出-发布-接收-处置-管理平台及相应软硬件系统,并在典型工程开展地震紧急处置示范应用。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滨海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灾变机理、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原理与方法
本项目围绕复杂赋存与工程环境下滨海软弱土多尺度损伤机理与性能演化规律、复杂荷载下滨海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关联灾变机制与灾害防控理论、与滨海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容灾脆弱性及其对软土工程灾变敏感性评价理论,本项目主要开展了滨海软弱土工程特性演化与智能识别技术、滨海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关键孕灾机制与防控理论与研究滨海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韧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本项目设置九个研究任务,包括:任务一、复杂荷载环境下滨海软弱土损伤机制与测试、评价体系;任务二、滨海地下工程渐进失稳理论与邻近设施灾变推演和控制技术;任务三、滨海交通软土工程累积变形与灾变推演及控制技术;任务四、暴雨作用下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渗流突变失效机制及控制技术;任务五、滨海软土地基地震失效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耦联灾变控制技术;任务六、地震和台风荷载作用下滨海城市既有建筑结构与地基协同大规模计算与安全评价理论;任务七、面向复杂环境的重大基础设施监测感知技术与动态信息平台;任务八、滨海重大基础设施时空耦合灾变风险评估与预警防控技术;任务九、城市基础设施软土工程灾害蔓延、风险控制与安全保障。
项目牵头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围绕海域地震区划的重大科技需求,拟探讨海域地震活动时空演化机制,分析板块俯冲带分区分段特征及强震发生的构造背景,揭示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大地震的地震动传播特征,模拟分析海床深厚淤泥、礁岛及海水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探究俯冲带地震震源模型的建立技术,以及定量地评估地震波在地壳和海床中传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等,解决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海域断层活动性探测与判别、俯冲带三维地震活动模型构建,以及海域深厚淤泥层和海床地形建模等技术;探讨不同的地震动参数对典型海洋工程抗震性能的影响特征与规律,研究海域地震区划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编制的技术指标与标准,解决海域地震区划系列软件的编制与集成等关键技术。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共
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每页
20
条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国家科技平台相关链接: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
国家农作物种质信资源平台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数字科技馆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更多
国外地震网站相关链接:
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
美国国家地震台网(USNSN...
美国地球透镜(EarthSc...
国际地震中心(ISC)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美国哈佛大学地震学信息网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
强地面运动观测系统组织委员会...
全球地震台网(GSN)
美国西海岸及阿拉斯加海啸警报...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S)
德国GEOFON项目
法国GeoScope项目
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
美国国家高级地震监测系统(A...
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PT...
瑞士地震服务中心(SED)
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
国际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
IASPEI强地面运动委员会...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
德国格拉芬堡地震台阵地震中心...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学研究所(E...
美国数字宽频带地震台网联合会...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
美国地震学会(SSA)
欧洲地震观测与研究实验室(O...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