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大震震源机制CMT产品

站内咨询
  • 2022-09-26
    最新更新时间
  • 96.0KB 515条
    数据量
  • 7141
    数据访问量
  • 数据共享方式
    在线下载

数据基本信息

所属分类: 测震数据 ( D11000 )
数据标识: DOI:10.12080/nedc.11.ds.2022.0005
CSTR:12166.11.ds.2022.0005
空间范围: 中国大陆及全球
时间范围: 2013年至今

数据集制作者信息

制作者: 杨志高 徐泰然 梁建宏 邓文泽 张建勇 徐佳静
邮   箱: yzg@seis.ac.cn
单   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数据摘要

提供2013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中强震和全球强震地震矩张量解目录,含自动地震矩张量目录和人工地震矩张量目录,具体参数包括:地震速报目录、震源机制、矩震级和矩心深度。其中自动地震矩张量目录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和全球台网实时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地震矩张量反演方法自动产出,受震级大小影响,产出时间在5~35分钟。人工地震矩张量目录由地震学家复核后发布。

数据产生或加工方法

对于≥5.0和全球M≥7.0的地震事件(2013年以来),使用W震相反演方法基于中国大陆和全球宽频带地震台站(GSN)记录的波形数据反演出地震矩张量。格林函数基于全球速度模型PREM计算。根据地震事件的震级,通常在震后5~35分钟得到反演结果(大地震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

对于中国大陆M4.0~6.5的地震事件(2022年7月以来,逐渐补全历史地震事件),使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基于中国大陆宽频带波形数据反演得到地震矩张量(最佳双力偶模型)。格林函数基于区域速度模型计算。根据地震事件附近地震台站密度,通常在5~15分钟得到反演结果。

数据质量说明

两组地震矩张量目录的质量评估不同:

(1)对于自动地震矩张量目录,以时效性优先。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反演得到。对W震相反演法,至少需要8个地震台站波形数据参与反演。对近场全波形反演法,至少3个地震台站波形数据参与反演。通常M5.0以上地震可用的高信噪比地震波形数据丰富,自动结果的可靠性较高。不同发震区域得到的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有差别。南北地震带和东部地区的地震能得到可靠性较高的结果,但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等宽频带地震台站稀疏区域地震反演结果可靠性降低。

(2)对于人工地震矩张量目录,以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先。通过人工交互方式重新筛选数据,保证目录可靠性。分析参与反演地震台站数、方位角覆盖、地震波形拟合度、历史地震对比、不同机构对比、不同方法对比等细致的方面来开展复核工作。由于采取了更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原则,该目录的总数少于自动地震矩张量目录。该目录会修正一部分自动地震矩张量目录的参数,可能导致断层类型差异。

数据生产者

杨志高 徐泰然 梁建宏 邓文泽 张建勇 徐佳静

数据来源

本数据基于正式地震速报结果和实时连续波形数据,均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

数据引用方式

杨志高,徐泰然,梁建宏,邓文泽,张建勇,徐佳静.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大震震源机制CMT产品[EB/OL].https://data.earthquake.cn/datashare/report.shtml?PAGEID=earthquake_dzzyjz,2022.DOI:10.12080/nedc.11.ds.2022.0005 or CSTR:12166.11.ds.2022.0005.

成果反馈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和数据服务提供者的权益,请数据使用者在基于本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包括项目评估报告、验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等)中标注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按照[引用方式]标注需引用的内容,并将可公开成果提交到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网站(首页用户登陆--成果反馈)。

为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应用情况,请及时反馈成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