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2018年连续GNSS观测成果数据

站内咨询
  • 2024-10-20
    最新更新时间
  • 60.0GB
    数据量
  • 175
    数据访问量
  • 数据共享方式
    签署协议后提供

数据基本信息

所属分类: 大地形变测量数据 ( D16000 )
数据标识: DOI:10.12080/nedc.gc_ddxb.ds00007.2024
CSTR:12166.11.nedc.gc_ddxb.ds00007.2024
空间范围: 中国大陆范围
时间范围: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数据集制作者信息

制作者: 刘立炜
邮   箱: 631939039@qq.com
单   位: 陕西西安西影路316号

数据摘要

      本产品可应用于区域地壳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活动地块运动学特征研究、区域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理研究、区域地震危险性性预测研究等方面,为地球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提供重要基础支撑。本产品以图像+原始数据形式提供,图片为jpg格式,原始数据为“站点点号+北向位移+北向位移误差+东向位移+东向位移误差+垂直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位移误差+北向和东向相关系数+北向和垂向相关系数+东向和垂向相关系数+观测时间”格式,时间序列单位为mm。

数据产生或加工方法

      利用GAMIT(Herring TA2015a  2015b)对收集到的GNSS观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为避免由于模型和框架的差异引起的计算结果的差异,同时采用相同的模型和方法,对全球选定的大约70个的IGS站和基准站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全球松弛单日解。在处理时加入极潮、海潮改正,同时顾及卫星及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用GLRED软件计算各站点的时间序列。对每个站点的时间序列逐一检查,发现偏离较大的天或站要查明原因重新计算,对存在粗差的天或站予以剔除。

数据质量说明

      GNSS位移水平向精度优于5mm,垂向精度优于10mm。本产品利用双差载波相位观测值,采用全球海潮模型FES2004, 对流层干分量的天顶延迟由GPT2模型计算, 映射函数采用VMF1模型,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

数据生产者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标注:(对于未进行数据来源标注或标注错误的数据申请者,中心将不再受理其新的数据申请和使用)

中文: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西部形变数据分中心)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英文:Data for this study are provided by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National Earthquake Data Center Westen Deformation Data Branch).

数据引用方式

引用方式参考以下规范:

中文发表的成果:数据来源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西部形变数据分中心)(http://data.smac.ac.cn)

英文发表的成果:Data Sharing Infrastructure of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National Earthquake Data Center Westen Deformation Data Branch (http://data.smac.ac.cn)).

致谢方式参考以下规范:

中文致谢方式:感谢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西部形变数据分中心(http://data.smac.ac.cn))提供数据支撑。

英文致谢方式:Acknowledgement for the data support from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National Earthquake Data Center Westen Deformation Data Branch(http://data.smac.ac.cn)).

成果反馈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和数据服务提供者的权益,请数据使用者在基于本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包括项目评估报告、验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等)中标注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按照[引用方式]标注需引用的内容,并将可公开成果提交到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网站(首页用户登陆--成果反馈)。

为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应用情况,请及时反馈成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