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2018年西部地区跨断层水准观测数据

站内咨询
  • 2025-02-10
    最新更新时间
  • 150.0MB
    数据量
  • 70
    数据访问量
  • 数据共享方式
    签署协议后提供

数据基本信息

所属分类: 大地形变测量数据 ( D16000 )
数据标识: DOI:10.12080/nedc.gc_ddxb.ds00012.2024
CSTR:12166.11.nedc.gc_ddxb.ds00012.2024
空间范围: 河西、西海固、银北以及天武、陕南地区64个场地。
时间范围: 2018/1/1-2018/12/31

数据集制作者信息

制作者: 刘立炜
邮   箱: 631939039@qq.com
单   位: 陕西西安西影路316号

数据摘要

      中国地震局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应用精密水准、基线、红外测距等多种测量技术,在我国大陆一、二级块体边界的主要活动断裂建立了跨断层形变监测系统,以监测断层活动、服务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目前,跨断层流动水准共64个场地,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宁北地区和甘青川地区,全年观测3期。

数据产生或加工方法

       跨断层场地根据断层规模与活动特性、观测条件(环境气候、地质地貌、道路交通状况等)布局设计。各场地独立观测;端点标石要求稳定牢固,尽量选埋在坚固完整的基岩上(限于测区与场地条件,目前仍含少量土中点)。数据采集后需有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手簿;跨断层流动水准成果及精度统计表;跨断层流动水准作业组技术总结;跨断层流动水准技术总结;跨断层流动水准成果质量检查报告。

数据质量说明

       数据采集和验收严格执行《跨断层测量规范》 (国家地震局1991年);《DI2002 测距仪距离测量技术规定》(国家地震局1998年);《地壳形变学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办法》(2015年修订)(中震测函 [2015]127 号);《地震监测成果资料检查验收细则》(震二测〔2021〕39号);《二测中心宏微观异常零报告管理细则》 ( 震二测[2014]3号)。

数据生产者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标注:(对于未进行数据来源标注或标注错误的数据申请者,中心将不再受理其新的数据申请和使用)

中文: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西部形变数据分中心)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英文:Data for this study are provided by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National Earthquake Data Center Westen Deformation Data Branch).

数据引用方式

引用方式参考以下规范:

DOI:10.12080/nedc.gc_ddxb.ds00012.2024

CSTR:10.12080/nedc.gc_ddxb.ds00012.2024

中文发表的成果:数据来源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西部形变数据分中心)(http://data.smac.ac.cn)

英文发表的成果:Data Sharing Infrastructure of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National Earthquake Data Center Westen Deformation Data Branch (http://data.smac.ac.cn)).

致谢方式参考以下规范:

中文致谢方式:感谢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西部形变数据分中心(http://data.smac.ac.cn))提供数据支撑。

英文致谢方式:Acknowledgement for the data support from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National Earthquake Data Center Westen Deformation Data Branch(http://data.smac.ac.cn)).

成果反馈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和数据服务提供者的权益,请数据使用者在基于本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包括项目评估报告、验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等)中标注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按照[引用方式]标注需引用的内容,并将可公开成果提交到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网站(首页用户登陆--成果反馈)。

为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应用情况,请及时反馈成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