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共享动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三维公共模型与大震危险性研究(2021YFC3000600)”完成数据汇交
来源:   时间:2025-03-18 16:22: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三维公共模型与大震危险性研究2021YFC3000600)”产出的数据成果已于2025122日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汇交。

项目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鲁人齐研究员牵头主持,并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6所国内高校,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共10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执行时间为202112月至202411月,经过全体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创新成果。

该项目共汇交了49个科学数据集。项目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地区建立了主要活动断裂带最新、最全的数据库;编制了六种年代学的技术规范,构建了川滇地区低温年代学数据库;完成川滇公共速度模型CVM2.1版、川滇地区方位及径向各向异性模型的构建;针对川滇地区断裂带岩石物性、摩擦参数与力学机理不明问题,首次报道了大陆地壳深部慢滑移的地质证据,揭示了流体控制红河断裂深部滑动机制与地震活动分段性成因;产出了断层全速率谱摩擦性质的微观物理模型;发展了断裂带岩石物性与中-高速大位移高温高压摩擦性质实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率先建立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三维公共断层模型v1.0版,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公共断层模型的一项空白;实现了将三维断裂地质模型转换为构造数值模拟的三维断层一体化建模技术,获得了川滇地区7级以上大震的长期人工地震目录及断层滑动速率;编制的《活动断层系统级联破裂模型构建技术规范》为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构建了以断裂段为基本单元的断裂系统地震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在地震年度会商、地震大形势判断等业务中发挥了参考作用。

同时,该项目还汇交了5类成果数据,具体包括起草相关行业标准12项(立项8项),参与1项国家标准编制;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第一标注科研论文70余篇(包括GeologyEPSL、中国科学封面亮点文章等);报告12

该项目在三维和四维活动构造相关建模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和标准,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支撑了新增的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2024年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申请和实施。活动构造三维建模技术在大陆复杂地震构造研究、大震震源识别、三维震源区划以及巨灾防范工程等地震行业的防震减灾工作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将对项目汇交的数据进行整编,将其中13个科学数据集发布共享,其余36个数据集待保护期后发布,热忱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并获取数据。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地区)三维公共断层模型1.0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