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5年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北纬30.84度,东经99.86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1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06米。
事件波形下载:https://data.earthquake.cn/datashare/report.shtml?PAGEID=bigearthqauke_event
一、震区基本情况
震中距四川新龙县政府驻地约44公里,距四川甘孜县政府驻地约88公里,距四川炉霍县政府驻地约99公里,距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约220公里,距成都市政府驻地约403公里。
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1个乡(镇、街道)驻地,有9个村。震中50公里范围内有14个乡(镇、街道)驻地,有97个村。震中100公里范围内有74个乡(镇、街道)驻地,有602个村。震中距友谊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距通宵镇政府驻地约21公里,距纳塔乡政府驻地约23公里。
震中5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4人/平方公里,人口约310人。震中1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3人/平方公里,人口约880人。震中2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3人/平方公里,人口约3600人。震中5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6人/平方公里,人口约4.4万人。震中10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7人/平方公里,人口约22万人。
根据第四代区划图(2001.8—2016.5)和第五代区划图(2016.6—),震中均位于Ⅶ度(7度)设防区。
图1 震中周边基本信息图
二、震区历史地震
自1900年以来,该地区50千米范围内M3.0级及以上地震共发生31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3次,3.0~3.9级地震24次。最大为1996年12月21日四川甘孜州巴塘县5.5级地震,距本次震中约49千米。
自1900年以来,该地区100千米范围内M3.0级及以上地震共发生113次,其中7.0~7.9级地震1次,6.0~6.9级地震 5次,5.0~5.9级地震17次,4.0~4.9级地震10次,3.0~3.9级地震80次。最大为1973年02月06日四川甘孜州炉霍县7.6级地震,距本次震中约94千米。
图2 历史地震分布图
点击下载50km_10月09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历史目录
点击下载100km_10月09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历史目录
点击下载200km_10月09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历史目录
点击下载300km_10月09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历史目录
地震附近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以走滑和逆冲为主。
图3 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
三、历史震害参考
自1949年以来,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发生5.0级以上地震共18次,6.0级以上地震共5次,7.0级以上地震共1次。成灾地震8次。
灾害最重、震级最大的4.0级以上地震是1973年2月6日的四川炉霍附近7.6 级地震,距震中95公里,死亡2199人,受伤2743人,经济损失20.00 亿元。
时间最近的4.0级以上地震是2025年4月26日的四川甘孜州白玉县4.9级地震,距震中87公里,未造成人员伤亡。
距离最近的4.0级以上地震是2002年11月25日的四川新龙4.6级地震,距震中4公里,未造成人员伤亡。
震级相近(当前震级±0.5)的地震4级以上15次,其中5级以上13次。1996年12月21日的四川白玉5.5级地震,距震中50公里,死亡2人,受伤60 人,经济损失3998万元;2013年1月18日的四川甘孜州白玉县5.4级地震,距震中47公里,受伤2人,经济损失1.21亿元;2002年8月8日的四川新龙5.3级地震,距震中16公里,受伤9人,经济损失3034万元。
图4 成灾地震分布图
点击下载震中200公里范围内的历史灾害地震数据(1949年以来)
四、余震信息
2025年10月0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截至2025年10月09日15时00分共记录到余震13次,其中M3.0及以上余震1次:M4.0~4.9地震0次,M3.0~3.9地震1次;M3.0以下余震12次。
点击下载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余震统计(截至10月09日15时00分)
五、震源机制解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产出,2025年10月09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震源机解结果为:矩震级Mw约5.4。断层节面1走向=270 倾角=50 滑动角=-79;节面2走向=73 倾角=41 滑动角=-103。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为8千米。滑动类型以正断型为主。
图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产出震源机制解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产出,2025年10月09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州新龙县M5.4级地震震源机解结果为:矩震级Mw约5.6。断层节面1走向=31.0 倾角=90.0 滑动角116.0;节面2走向=121.0 倾角=26.0 滑动角=0.0。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为2.4千米。
图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产出震源机制解
六、区域构造
地震震中位于赠科—硕曲断裂附近。震中西侧10km附近发育晚更新世活动的赠科—硕曲断裂。
图7 区域地震构造图
七、地震烈度速报产品
仪器烈度表示了地震监测仪器记录到的地面运动强度。按照《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震中周边台站观测到的仪器烈度,得到本次最高仪器烈度6.2,距离震中约19公里,位于通宵乡附近。
图8 仪器地震烈度图
图9 推测地震烈度分布图
图10 人口热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