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震重力监测工作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完善,在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国大陆地球物理场综合观测等项目资助下,逐步形成目前由76个连续重力站、101个绝对重力站、3200个相对重力站组成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网。该网根据突出重点、兼顾全国的原则布设,大华北、南北带、新疆天山等地震多发地区的平均测点间距约20-70km,每年观测一期,小部分地区每年观测两期;西部、东北和华南等地区的平均测点间距约50-100km,每年观测一期。同时,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重力学科已逐步将GRACE卫星重力观测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中国大陆及周缘、华北、南北带、青藏高原等区域提供月、季度、半年及年时间分辨率的大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
由绝对重力站构成了整网的基准控制网,主要利用FG5(或A10)绝对重力仪直接测定其绝对重力值,为相对重力联测和仪器参数标定提供基准。由相对重力站构成的相对重力联测网是对基准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利用相对重力仪进行相对点之间或相对点与绝对点间的联测和定期复测,可以获得重点监测地区和全国半年、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图像,满足中长期地震监测预报需求。
由连续重力站构成的连续重力站网装备了连续相对重力仪,用于中国大陆潮汐、非潮汐重力场变化的高时间分辨率监测,获取潮汐因子变化图、非潮汐变化图等,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依据。
图1 重力观测站网站点分布图
国家科技平台相关链接:
国外地震网站相关链接: